厨房卫生工作要靠各位同事共同维护,必须执行餐厅卫生管理制度,创造美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厨房卫生管理要求:
1、厨房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洗衣服、勤洗手。工作时不戴戒指、不吸烟。
2、确保所有从业人员均取得有效健康证和培训合格后上岗。
3、厨房烹调加工食物用过的废水必须及时排除。
4、工作台、橱柜风侧及厨房死角,应特别注意清扫,防止残留食物腐蚀。
5、原材料应在工作台上操作加工,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刀、菜墩、抹布等必须保持清洁。
6、食物应保持新鲜、清洁、卫生,并于清洗后分类用保鲜袋包紧,或装在带盖容器内分别保存或储放在保鲜柜或冷冻柜中,勿将食物在常温中暴露太久。
7、凡易腐败的食物,应储藏在零度以下的冷藏容器内,并将生、熟食物分开储放,防止食物间串味。
8、调味品应用适当的容器装盛,使用后随即加盖,所有器皿均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9、工作台、炊餐用具,必须做到使用前、后进行清洗,定时对炊餐用具进行物理或化学消毒。
10、做到食物分类整齐,室内四壁、门窗清洁、明亮。
11、各类设备及用具分类摆放有序,表面整洁、干净、无污渍。工作台面干净整洁。
12、在清扫设备用具时要注意安全事项,不要损坏设备和发生安全事故。
13、应配备带密封盖的垃圾桶,垃圾必须在当天收市结束前倒除,垃圾桶四周应予经常保持干净。
14、在厨房工作时,不得在食物或器具的附近抽烟、咳嗽、吐痰、打喷嚏,万一打喷嚏时,要背向食物用手帕或卫生纸罩住口鼻,并随即洗手。
15、厨房工作人员工作前、便后,均应彻底洗手,保持一双清洁的手。
食品保鲜、冷冻卫生:
1、食品应分类保存,半成品与原料,生熟食品严格分开存放。
2、冰箱或冷柜由专人负责检查,定期化霜除冰(定期化霜除冰时间参见第九章中冰箱或冷柜除冰时间要求),保持霜薄气足,使其无异味、臭味。
3、冰箱要及时清除里面的污物、积水,定时整理食品架,食物不得超期存放。一般来说,保鲜环境温度设定为0℃-5℃,冷冻环境温度设定为-5℃~-8℃)。每天冰箱清理两次,每天早上清理主要是清除隔夜原料,水发原料换水,擦洗冰箱内外。晚上清理主要是各种原料分类归置,定期除霜。剩余和备用食品,或放冰箱,或加笼罩盖好。
4、食品做到先进先出先用,已变质或不新鲜的食品不得放入库或冰箱内,食品不得与非食品一起存放,私人食品不准放入冰箱或冷柜。
配菜工作区卫生:
1、切配前检查原料质量,腐坏变质、过期、有毒有害的原料不切配。
2、食品生熟用具、容器、盛器有明显标志,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
3、配料、小料要分别盛装,摆放整齐,配料的水盆要定时换水。
4、配菜过程中,随时注意食品原料的新鲜度及卫生状况,认真配菜,严格把关。
5、工作工具做到刀不锈,砧板不霉,加工台面、抹布干净。砧墩用后及时刮净,不留污垢。砧墩洗后刮净竖起晾干。抹布经常搓洗,保持洁净。
6、营业结束后,各种用具要及时清洁,归位放置,剩余的原料按不同的贮藏要求分别储存。
锅间作业区卫生: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变质食品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每日开餐前彻底清洗锅、手勺、笊篱、抹布等用品。
3、检查调味料是否变质,注意盐、冰糖、味精、子弹头辣椒、麻椒、孜然、香叶、八角等调味料得防潮、防污染。
4、锅品制作完成后尝试口味时应使用小碗和汤匙,尝后余汁切忌倒入锅内。用手勺尝味时,手勺须清洁后再用。
5、用于翻动的铁铲以及盛装得的器皿应经常进行清洗,铁铲在使用前必须用水冲洗,盛装器皿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清洗。
6、每次锅品制作结束后,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凉菜工作区卫生:
1、冷菜区工作人员不得留长指甲和戴首饰。整个凉菜间除工作必需之器皿工具外,不得存放其他无关用品。生熟必须分砧切配。
2、在开启罐头食品时,首先要把罐头表面清洁一下,再用专用开启刀打开,切忌用其他工具,避免金属或玻璃碎片掉入。
3、用于煎炸烹饪的油必须定期进行更换。
4、餐后,各种熟食加盖加罩,放入冰箱,案板全部洗刷擦干,砧墩洗净刮干竖放,地面冲洗并刮净。
5、刀、砧板、抹布、餐具等用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抹布要经常搓洗,不能一布多用,以免交叉污染。
6、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生熟食品的刀、砧板、盛器、抹布等严格分开,不能混用。尤其在制作凉拌菜时一定要用经过消毒处理的专用工具制作,防止交叉污染。
7、营业结束后,各种调味汁和食品原材料要放置在相应的冰箱内贮藏,用具彻底清洗,归位摆放,工作台保持清洁、光亮、无油污。
洗碗工作区卫生:参见上述卫生标准实施,确保设备的干净、整洁、无残留过夜垃圾,餐具清洗严格按照餐具清洗标准执行
厨房卫生操作程序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