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厨房的发展史最能体现社会生产力水平,体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从最初的遂人钻木取火,到如今的开放式厨房,各种厨房电器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一日三餐的操作,智能化厨电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勾勒出未来厨房的轮廓,厨房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贯穿在人类文明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下面,就请大家随着笔者穿越回到过去,看看厨房的演变过程,其中的某些场景也许能开启大家尘封已久的美好回忆。
一、古代人怎么做饭
新石器时代燧人钻木取火的典故大家都知道,火的出现,让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新石器初期的母系社会,结束了吃生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用火来取暖、烤食物,烹饪离不开炉灶和容器。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除了应用于战争中冷兵器制造,也出现了一些烹饪用的金属容器。在山洞里随便用几块石头搭起灶台,这就是最原始的"厨房"了。
二、炊具的演变
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夏商周三代出现了大量青铜器,其中不乏青铜食具,金属食具不但轻薄精巧,而且导热性能更好,无论是青铜器的装饰作用,还是食物口感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战国时期的铁质锅釜更方便放于灶上,上面放上蒸笼,用于蒸和煮。到了秦汉魏六朝时期,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并且有了台灶,厨房已经初具雏形。到隋唐五代宋金元,瓷器餐具逐渐取代陶器和金属餐具。
可以说,古代人们并没有厨房概念,刚刚学会使用火来烹饪食物,各种炊具成型也需要漫长的过程。食物也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
三、近代厨房怎么生火
这是火塘,又叫“火坑”,是在房内用土铺成的1米见方的土地,周围用石头裹立,中间生火,燃料为木柴。火塘火焰终年不熄,日日袅袅青烟,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这样的厨房情景已经在中国上演上千年,至今仍在延续着。
近代厨房的标志是灶台,用泥土或砖来搭建的灶台,接上烟管通到外面,还可以在旁边加上一个风箱来加大火力。至今,在我国一些比较闭塞的偏远山区,依然保留着使用灶台来生火做饭的习惯。
即使有了现代的橱柜,仍然喜欢使用传统的灶台。
烧煤的炉子出现了,人们大都到煤场买碎煤或者面儿煤,加水加土和成煤泥,排成煤饼。
蜂窝煤炉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并不陌生,它取代了柴禾,在煤气、天然气炉灶出现前,是中国泛泛家庭简式厨房的代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逐渐分化开来,城市公用厨房住宅开始出现,蜂窝煤和专用烧煤炉得到推广使用,不但节约了厨房空间,还使人们在做饭时更省心,不用担忧烧火的问题。不过在封闭的环境下燃烧蜂窝煤,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而且厨房空间狭小杂乱,油烟笼罩,卫生条件差,十多户合用一个厨房,邻里之间还要错时使用,有诸多不便。现在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一些旧式居民楼里还有这样的厨房存在。
四、独用厨房
独用厨房住宅的大面积普及,使得上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厨房设计的转折点。厨房为一户独用,极大地改善了使用条件。但限于当时的发展程度,厨房面积很小,设备也很简陋,仅有煤气灶台和洗涤池。90年代后期,新建的住宅,增大了厨房的面积,家家户户把厨房的地面和墙壁,贴上了洁白光亮的瓷砖,安装了去味除烟的抽油烟机。
将阳台改造成厨房
五、进入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中后期整体厨房地吊柜开始普及,煤气灶具、电冰箱、消毒柜、微波炉等现代化电器的系统搭配,使厨房的功能更加强大,厨房的油烟、油渍得到有效控制。地吊柜的使用大大增强厨房的储物功能,使厨房空间既时尚又实用。
六、现代厨房
厨房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从单一的烹饪场所演变为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空间,开放式的厨房设计逐渐成为潮流。而且开放式的智能厨房开始逐渐由理想走向现实,更多的人性化设计被运用到厨房中,烹饪西式餐点所需的厨具电器也开始受到欢迎,人们在厨房中的劳动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七、未来厨房
未来一体化的厨房将成为发展趋势,嵌入式家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线条圆润、造型创意、尽显奢华时尚的嵌入式设计,既透露出欧式的艺术气息,又符合中国人的烹饪习惯。配合对开门冰箱、酒柜、智能滚筒洗衣机等一系列家电产品,厨房也演变出高雅的空间艺术。
客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