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
烹饪技巧

您现在的位置: 厨房厨具介绍_厨房厨具类别 > 厨房厨具讯息 > 厨娘私人秘籍能提高幸福感的厨房好物推荐

厨娘私人秘籍能提高幸福感的厨房好物推荐

发布时间:2018-10-9 3:35:08   点击数:

山川与湖海

厨房用品合集(三)

编者按

今天的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冰箱、储物柜、操作台等厨房大件以及厨房水电的一些使用心得。

有要装修厨房或购置厨房大件物品的胖友们,建议认真看看,或许会有帮助呢~

厨房大件

小冰箱和冷藏柜

厨房的冷藏柜和操作台是一体的,我嫌金属台面拍照不美,所以定制了两块大木板垫在上面,以前在咖啡店也是用这种带操作台的冷柜,所以习以为常,后来好多小伙伴来,发现它竟然是一台冰箱简直都惊呆了!顿时让我感觉在餐饮厨房这个领域,我已经走了很远……

然后后来有几个专业后厨的小伙伴来,拿起刀就在木板上切肉,轮到我惊呆了,我说你干什么?!他说,这不是个面案吗?我犹如从云端跌落谷底,心想面案是个什么鬼?然后感叹于自己的浅薄无知,久久不能平静。

烘焙用的材料是有自己单独的小冰箱的,就是我刚住进大别墅的时候,大总管给我置办的第一台大件!其实也不是买给我的,但毕竟是我专用的,感情非同一般,所以搬来院子的时候,我把小冰箱一起带了过来。

哈哈哈,其实只要是看得上、拿得动、带得走的,我和小月都搬来了院子。

淡奶油、香草精、奶油奶酪这些,平时都存放在小冰箱里,只有在当天需要做蛋糕的时候,会拿需要的材料暂时放在厨房的冷藏柜里。

厨房里的冷藏柜分高低不同四层,较高的底部空间用来放前面提到的液体调料,如果客人带酒来也可以放在一起。稍低一些的底部空间存放各种酱料,常用的有沙茶酱、白味噌、颗粒芥末酱、自制的梅子酱、大罐的日本紫苏梅以及不常用但因某个菜买回来用了一两次就闲置了的猪油、韩式辣酱、旧庄蚝油和番茄酱。

我有时候还喜欢买一些水煮的鹰嘴豆罐头,早上吃面包的时候舀一勺鹰嘴豆压成泥,加少许油醋盐拌匀抹在面包上,磨一些胡椒粉一起吃,比自己煮豆子要省事。

刨丝的帕玛森乳酪我也放在冰箱里,还有常备的鸡蛋和培根。

烘焙用的果酱,因为都是密封瓶装,摞起来放也不占地方,所以也放在厨房的冰箱里,常用的是树莓果酱和无花果果酱,会有小颗粒,能丰富蛋糕体咀嚼时的口感。

此外空余的地方,都用来放置当天采购的蔬菜,或是需要冷藏腌制的肉类,片好的石斑鱼,泡茶用的新鲜柠檬,需要冷藏保存的沙拉酱汁,混合后只等最后淋上酱汁上桌的沙拉蔬菜。

虽然每次结束家宴之后冰箱都变得有些空荡荡,但下次准备家宴的时候又会塞得满满当当,然后就忍不住抱住冰箱趴在门上说,大冰箱大冰箱你真的好棒!

厨房操作台

操作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一般我切菜或是调酱汁,都习惯在刀架前面的厨房台上操作。但浸泡着的蔬菜、静置解冻的肉类、调好的酱汁我都会整齐地码在操作台上,如果准备的菜比较多,整个操作台上就会摆得满满的,大大小小,五彩缤纷。

随着一道菜一道菜烹调开始,操作台上的盆盆碗碗就会一个个减少,然后上菜的时候,所有的菜肴都是在操作台上完成最后工序——摆盘,撒上葱花或是芝麻香菜。直到饭局结束,洗干净后,沥水筐摆不下的铸铁锅和红酒杯就会整齐地码放在垫了厨房纸的操作台上沥水。

白天的时候阳光会整片洒在操作台上,然后随着太阳移动阴影会缓慢地全面覆盖,晚上的清洗结束之后厨房的吊灯关闭,会留下操作台顶上的一盏小灯。然后厨房外漆黑一片,台面上的玻璃杯静默地滴水。

对我来说操作台就像是一块幕布,在它之上的画面转变是最鲜活生动的厨房的一天,是最真实的美好和圆满。

操作台旁边就是厨房的门,门边我摆了一个小纸箱,用来放用过的塑料袋,清理猫砂的时候可以随手拿一个然后愉快地去铲屎,这是小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厨房因为是我们自主搭建的,靠近北房的一侧自带一条窄小的窗台,也可以用来置物。拆快递的刀、写快递的笔、绑快递的胶带都放在那里……厨房里有一个发快递专区,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收发快递的时候,我都在厨房里……

水槽标配

水槽的标配是洗洁精、百洁擦、钢丝球和洗碗手套。

此外还有长柄的尼龙刷用来刷布丁或是果酱瓶底部难以冲洗掉的附着物,长柄的海绵刷用来清洁窄口的咖啡壶或凉水壶,一只裱花嘴专用的小刷子,我总把它拧成U形用来清洁面包机的面包桶底部的叶片和转轴缝隙内的残留,超级好用。

因为下水道脆弱如少女的玻璃心,所以我们的水槽旁边还备有两个漏斗,用来把油大的汤水灌进废弃的瓶瓶罐罐里拿出去丢进垃圾桶,一个细网筛用来筛掉剩菜汤里的固形物,确保没有零碎残渣流入管道造成堵塞。

磨刀石就放在水槽边,洗刀的时候会顺手拿起来磨两下,常保吹毛立断。

厨房洗手我都用肥皂,洗手液感觉很难洗掉,浪费时间浪费水,而且讨厌接触食物的时候食物会沾染上洗手液的味道。

橡胶手套我很少用,总觉得隔着手套感觉不到碗盘到底洗干净没有,然后就会洗很久,浪费时间浪费水。但这种行为绝对不可取!女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手,我以前在咖啡店洗杯子习惯不戴手套,虽然也是直接接触洗涤剂和冷水,但那个时候只是洗洗咖啡渍,在厨房洗碗的时候,餐具上有大量的油和酱汁,对手的伤害会大很多。加上因为频繁地需要洗碗,中间即使手干干的我也不会涂护手霜,因为不想食物沾上护手霜的味道,然后这样连续做了几天饭后,一双手看着像老巫婆一样,触目惊心。

水槽下面的柜子里除了备用的百洁擦和洗洁精,还有一瓶重油污清洁剂,小月在的时候会用它清洁灶台。我嫌它气味重,都是拿着钢丝球靠蛮力擦。每次备餐和家宴结束后,都会有大量的碗盘和工具要清洗,所以水槽旁边沥水的区域空前广袤!

好吧,其实也只是两个筐而已。

不过真到刷碗的时候,分分钟堆出一座“大山”!后来小月走了之后,我花了一点时间调整工作流程,加上下水道不能负荷长时间大流量的清洗,我基本是一边做一边洗,然后一边把筐里的东西放回原位。我以前特别不喜欢把东西放回原位,每次我都会跟小月说,我来洗,你帮我把东西放回原位好吗?

后来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了,我发现,把沥水架清空是件很能振奋心灵的事情。只要沥水架和水槽都是空空的,干净的,就说明我所有的工具都是可用的,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立刻开始,因为没有未完的善后。所以现在即使有时刷完碗已经凌晨一点,我也会把水槽和沥水筐清空,把所有东西还原。这样虽然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很疲惫,但第二天早上起来进到厨房,整个人心情都会很好,会立刻元气满满。

沥水筐旁边的圆形的金属托盘,从来不会拿来上菜,因为不够美,但收拾没有办法叠放的水杯和红酒杯的时候能少跑几趟。

开门式储物柜

相邻的开门式储物柜里,上层里面一点是保存高汤或者需要腌制过夜的肉类可用的密封食品盒,没喝完的汤,没吃完的红烧肉,煮好的咖喱都可以放在密封盒里冷藏保存。靠外面放的是蜂蜜,大瓶的青红咖喱酱和超爱的清油火锅底料。不需要冷藏,个头大塞不进抽屉又要避光保存的东西就会放在这里。

柜子下面是烘焙用的打蛋盆和模具,常用的是两个六寸的活底戚风模具,其中一个是中空的烟囱模具,一个八寸的活底蛋糕模具,做八至十二人份的蛋糕都可以用它。活底的菊花塔盘,长方形的水果条可以做面包也可以做磅蛋糕,还有一个标准的克容量吐司模具。

三层的抽屉才是真正的百宝箱。第一层放的全部是各种香料,花椒、大料、香叶、桂皮、冰糖、小茴香、干辣椒、丁香、陈皮,还有甘草、山楂、豆蔻、草果、山柰、混合的干香草和单独一瓶干牛至,就是比萨草。七味粉、辣椒粉、五香粉、甜椒粉,还有调日式酱汁常用的炒熟的白芝麻,小瓶的各种辣度的西式辣椒酱,做牛油果芥末沙拉专用的青芥。我很喜欢香料,有时候中药也可以入馔制汤,马来西亚肉骨茶中,就用到了川芎和当归,我很喜欢这些药材和香料的特殊气味,令汤煲食物的香气和味道更加丰富有趣。

二层的抽屉,是各种大小的保鲜膜和保鲜袋、油纸、锡纸、一次性手套、棉线、裱花袋、蒸笼布还有卤料包和茶包,总之就是料理食物会用到的各种一次性制品。用得最多的是一次性手套,任何时候能用手我是坚决不使用工具的,能用牙咬开的包装我是绝对不去找刀的。为此多次被吐槽曰:过去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后来证实大猩猩也会用树枝蘸白蚁来吃,所以你,连动物都不如。不想各种香料散落在汤锅里,卤料包就必不可少,装好香料后要用棉线扎好才能万无一失。棉线除了绑住茶包袋和卤包袋的口,最重要的用途是捆肘子,五花大绑的肘子炖好后拆线的时候,总觉得棉线也吸收了肉汁的精华,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最下面的抽屉放着临时起意买回来的各种听过没见过、见过没用过或者听都没听过的调料和食材,像是日本的柚子酱油、越南的春卷皮、朋友从泰国带回来的冬阴功汤料组合包等,放在厨房里面提醒我不要忘记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负责,买了就要用掉。另外,补给用的盐和糖、买多了的香料、烘焙和沙拉都会用到的坚果果干也是放在这里。

冷冻柜和烘焙用品柜

因为厨房四面都没有办法打墙柜,所以我和小月在旧货市场买回来的独立双开门木头柜子就专门用来摆放干货等其他不常用的食材、给客人泡茶用的茶具和茶叶、我和小月一起泡的水果酒、红酒的醒酒器、煲汤用的料包等等。

另外一个相同结构的木柜,全部放的是不常用的烘焙工具和模具,饼干切、司康圈和布丁瓶,不常用的烘焙辅料,比如椰蓉和巧克力豆,饼干、面包和蛋糕的包装袋、包装盒等等。

冷冻柜和烘焙用品柜同处一室。小院的冷冻柜存放着批量冷链配送的有机肉、各种分装的高汤、煲汤蒸蛋可用的瑶柱花蛤干、自制的照烧酱和自己每日服用的贝果。

家用冰箱的冷冻柜,空间一般不大。不记得在哪里看到,有人建议在家自制一些鸡高汤冷冻保存,下面的时候用鸡高汤代替清水,听起来整个生活格调都提高了。但想一想,煮一次鸡高汤起码四个小时,煮得少了浪费时间浪费煤气,煮得多了冷冻柜根本放不下。实际上,每次煲鸡汤或是排骨汤的时候盛一小碗出来,冷却后倒进冰格里制成冰块,煮面的时候拿几个汤冰块加一些清水一起大火煮到滋味融合就好了,若是嫌淡,加一小勺金兰酱油就是超美味汤底。

家用的话,冷冻柜里的生肉尽可能少放一点,吃是一个很随性的事情,打开冷冻柜忽然想吃肉,结果要等解冻,欲火瞬间就被扑灭。然后这样的次数多了,冻肉就会越放越久,不只占地方,肉本身也早已失去营养价值和口感。

三文鱼、鳕鱼和虾就可以冷冻一些,解冻迅速,料理起来也比较快。爱喝酒的人会备冰格冻很多冰块,面包星人的我会一次

买一大包贝果放进冷冻柜,然后每天取食一个当早餐。

冰箱是最美好的粮仓,最好冷冻室里常备饺子、汤圆、上好牛排、海鲜、面包、冰淇淋,冷藏室里储有新鲜蔬菜、水果、酸奶、牛奶。去到陌生人家里,只要打开他的冰箱看看就知道能不能做朋友!如果冰箱里有超多美好食材,他的生活一定充满希望积极向上!

其实小院作为一个美食工作室,除了卫生间和我的卧室,其他的地方几乎全部都是厨房用品。

但在高密度的厨房工作下,我才明白有些锅铲必不可少,有些碗盘不过是鸡肋,有些锅能相伴终生,有些杯碟只是一时意乱情迷。

即便认知清晰,但在爱物面前感性也还是轻易冲破理智的藩篱。写一张“有这些就够了”的清单很容易,但要说服自己“有这些就够了”,比让宅急送不咬人还要难一百倍啊。

厨房水电和操作空间

如果你要装修厨房,记住厨房里,水电很重要,电源要多,要根据使用情况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我的厨房有一侧是没有电源的,所以打蛋器和搅拌机都要在灶台旁边使用,很不方便。还有电压要够负荷,我的厨房里只有烤箱和冰箱是长通电状态,但电饭锅和微波炉、电水壶是接在同一个电源上的,每次只能单独打开其中一台才能正常运行。

另外下水道的通畅非常重要,这是一把鼻涕一把辛酸泪的惨痛经验和教训。

厨房的操作空间很珍贵,不常用的东西尽量放在厨房外的储物区,要用的时候去拿就好了,然后用完就放回原位。如果在厨房里忽然需要切东西的时候找不到地方放菜板,是件很崩溃的事情。厨房我隔一段时间就会整理一次,过去清理出来很多空间,我会放上好看的罐子或食材堆满,但现在我更常让它就那样空着。因为在做饭的时候,会有更多空间放置一些意料之外的物件和产出,是我给自己留出来海阔天空的退路,强效避免慌乱焦虑。

我的冷冻柜、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和电热水壶都在厨房外,家庭厨房不一定需要我这么多的厨用电器,如果厨房不大,记住慎选必需品。微波炉对我来说就是可有可无。

其他用具及收纳

料理盆、沥水盆、脱水篮

大大小小的料理盆、沥水盆,数下来有十几个。

不锈钢料理盆,可以用来解冻肉类,把切好的肉类浸泡进水里去血腥,可以拌沙拉,加盐泡蔬菜水果,大大小小多准备几个,用起来很方便。沥水盆可以给蔬菜沥水,也可以把焯水的虾子、冬笋倒进去然后冲冷水过凉,浸泡过的需要腌制的肉类,也可以放在沥水盆里稍稍沥干,再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残留水分。比较特别的是蔬菜脱水篮,宜家也有卖。把洗干净的沙拉菜叶子放进去盖上盖子,转动旋转头就可以像洗衣机一样给蔬菜脱水,做沙拉的时候就不需要一片片叶子擦干了。

置物架、置物筐

最靠近门口的四层置物架用来放大个头的锅碗和烤盘,各种拍照专用的颜好的酱汁碟和小木碗,意乱情迷的时候败回来的各种风格质地镀金的、彩绘的、雕花的美刀、美叉、美勺。

巧妙利用挂钩和吸铁石,就可以在两侧贴挂上常穿的围裙、常用的买菜包、常看的汤谱还有顺手写下来的备忘。不常用的红薯淀粉和没分装完剩余的玉米淀粉,都放在架子后面的窗台上。

中间的四层大格置物筐,最下层放一些杂物,垃圾袋、厨房用的去油污湿巾之类。最上层一般是放隔热手套、厨房纸巾和相机。有时候当天要用的,从食材柜里取出来的干货食材也会放在最上层,方便记得用完后放回原位。

我的厨房里没有抹布,只有抽纸、湿巾和厨房纸。因为不喜欢抹布反复使用后很难完全洗净的味道。第二层放了一个竹筐,姜和蒜都放在里面,大葱摆在一边,像葱头、胡萝卜、土豆这些不用冷藏的蔬菜也会放在第二层。

第三层主要是放电动打蛋器的机身,手持料理棒的机身,以及超过八人的家宴在征得客人同意的情况下会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置物筐后面的窗台上放着坐式的料理搅拌机,手持料理棒的粉碎头和粉碎筒,还有装饰蛋糕用的烤过的杏仁片。

餐具筐组合架

厨房里除了冷藏柜,五层的餐具筐组合架应该是最重的物件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第一个这样用它的人,反正宜家的画册上这个小网眼筐的组合架是用来放夏天不用的棉被的。但拿来放餐具简直犹如神来之笔。

各种餐具以契合的姿态躺在筐里,大大节省了空间,又免去了层叠堆放易歪倒的危险。自带网眼滤水,通风透气不怕潮湿起霉斑。最大的筐用来收纳大号的炒锅和平底锅以及锅盖。

最上层靠外的部分整齐地摆放客用的筷子、勺子和饭铲,分别用玻璃罐收纳裱花嘴和打蛋器的金属打蛋头。靠里面的部分都是烘焙用的工具,硅胶垫、手持打蛋器、刮刀、奶油抹刀和锯齿蛋糕刀,做面包用的刮板,隔水加热黄油巧克力的小锅。量米用的杯子和铸铁锅的硅胶把手套也放在这里。

最棒的是它还有一个顶部的台面。靠近窗台的那边放了两种size的竹制蒸笼,一个不粘涂层的奶锅,被我使用得频率很高,煮什么都很好用。一个HelloKitty的搪瓷奶锅,我纯粹是因为它美才买的,刚开始煮牛奶用的时候总是很担心底会煳,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在煳锅之前牛奶就会沸腾扑锅奶漫灶台。

台面靠近我的一侧,左边专用来放iPad,在我做饭的时候循环播放《甄嬛传》《武林外传》以及各种TVB剧集,右边放两台手机,一台回复客人信息,一台长亮便于查看便签中的当日工作流程。米就放在餐具架另一侧角落的纸盒里,避光保存在阴暗干燥的地方,才不会受潮和酸化。不过米其实不适宜一次买太多囤仓,每次买两周内吃完的量就可以了。

厨具篇到这里就完结了,希望这些经过了厨娘种种“历练”后的小小经验之谈,能够让看到文章的你,更加热爱厨房、更加懂得厨房,也更加热爱美食,更加热爱生活。

毕竟在经历过许多之后,人生的终极问题,也不过就是等下吃什么。

新书《山川与湖海》

当当网现已独家上市

长按以下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hgonggongyingyu.com/cjxx/1118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