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具调料的选择重点是为了让美味来得更容易,制作起来更简单。
虽说每个家庭烹饪的习惯不大一样,没必要看见人家买什么你就买什么。
比如说人家天天都炖肉所以买个好使的珐琅锅,然后你也买了一个,几个月才炖了一次牛肉还嫌麻烦…
(只能说“哇~土豪”)
物尽其用才是首要,也就是说利用率一定要高。
不过“低配版”三个字,你的心里真的认同吗?
就像是万能青年旅店歌里所唱的那样: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我们在厨房这个小小方寸之地里,
更应该懂得探寻人类与食物的美好关系。
即使你是一个厨房超级新手,要想让生活过的有品质,也不应少了基础3件套:
炒锅X1(炒,煎)
煮锅X1(煮,炸,蒸)
电饭煲(煮饭,炖菜,炖汤,蒸)
然后再根据人数和其它需求的频率拓展锅具/厨房电器。
(嗯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厨房的尺寸==,特别是一些喜欢买买买的剁手党,别让你的厨房用品堆到了客厅…)
讲究“烟火气”的中餐美食家们,似乎家里必备一口中华大铁锅就足够了,就像中式菜刀一样万能。
但是在这里,我们要探讨一种生活质量:
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质量。
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质量。
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质量的馒头,是生活质量。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有生活质量。
在这里,我们不讲“最低配置”,只追求“最佳生活”!
关于厨具铁锅虽好也需油润,黑亮持久可传家。
但一口黑锅可不能当传家宝,所以还是选不沾锅来的方便,也健康。
不粘锅已从让人忧心的特氟龙(其实并没什么危害!)拓展到了陶瓷以及各种石材和宝石,所以可以放心购买。
不粘锅寿命比较短,视使用方式、频率和保养方式影响,寿命大约1~3年。坏了就开心地再买一个吧^^
如果喜欢西式、日式的健康烹饪方式,可以选择一些浅色系厨具。
比如
这款锅颜值高!拍照美!做好直接端上桌美极了。
不沾效果非常棒(不沾寿命待测试),用完抹布一擦就干净!
这款装备包括了:
煎炒锅XCM(含盖)
汤锅XCM(含盖)
玉子烧锅X1
活动手柄X2
三种锅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日常需求,对于年轻的小家庭(和萌萌的厨娘)来说是很好的选择,适合2~3人的小家。
不过据说缺点是可能容易弄脏和被染色,所以暂时不提倡用来煮咖喱......
关于调味料正如厨具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要求来,调味料亦是同样的道理,中国地远人广,在大范围下,基本是按照“南甜北咸”标准来区分的。
在这上面,中国国家地理,有很详细的描写:
“口味”分两个部分:第一是饮食结构,包括配餐方式和食物类型构成。第二是滋味。滋是口感瘠腴,如浓淡脆软,属物理感受;味是舌觉深浅,如咸苦酸甜,属化学感受。世人常将滋与味混谈,一方面是概念不清,另一方面也贬低了自身饮食感受的层次。味又有两大分别,一鲜一陈。鲜味多出自新屠的动物蛋白、方撷的植物果种花根茎,以及甫采的真菌;陈味则包括对动物器官的腌腊熏风、植物与真菌的干制和豆类制品与其他食物较久的发酵流程。所以调味料,并不存在什么最低配置,适合的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关于厨具收纳小溪歪楼说一下厨具收纳的问题,这里祭出神器——厨房洞洞板~
别问为什么别人挂起来就特别美,洞洞板怎么挂可是有学问的!
1,每一样东西都分开陈列,不要一个挂钩上同时挂几样东西,如果做不到,请增加配件。
2,同类的归到一起,不论是材质,长度,还是颜色都要尽量尊崇这一点。
3,整个平面中只要出现一排横的(或者竖的)设计,其他物件哪怕错落排列,也不会显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