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认真读一本书1
book
《荆棘鸟》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一爱一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少女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一爱一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从而引发出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尤其是小说的时间跨度恰好横越了二次大战,因而两代人之间截然不同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冲突,更是引人注目。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一精一巧,文笔清新婉丽。在描写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而作为一位女作家。对女人一爱一情心态的探索,又十分细腻感人,故本书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本书年在美国出版后,印数超过了万册,与《教父》《一爱一情故事》《穷人、富人》《洪堡的礼物》等作品一起,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考琳·麦卡洛,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她于年6月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部惠林顿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荆棘鸟》让考琳·麦卡洛名利双收的同时,也打破了她从小就喜欢的平静与安宁。几经周折,她最终只身一人离开“骚动与喧哗的美国”,回到阔别已久的澳大利亚,并且于年1月定居诺福克岛。诺福克岛是太平洋深处一座长五英里、宽三英里的小岛,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尚有一千英里之遥,是一块独立的领地。考琳·麦卡洛在这座小岛举目无亲,甚至连一个熟人也没有。经历了最初六个月的孤寂与烦躁之后,她发现这里正是她理想的天堂。她的创作热情在这座恬静美丽的小岛一发而不可收。又创作出版了十部长篇小说、一部传记。其中《罗马主人》(RomanMaster)系列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她因此被看作历史学家。年,考琳·麦卡洛被授予澳大利亚麦夸里大学荣誉博士,年成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政治科学系国际项目中心监事会成员。
读者点评:1.《荆棘鸟》自年问世以后,不仅走红美国,与《教父》同为美国十大畅销书,而且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畅销小说”,先后改编成电影,拍成电视连续剧,灌制成盒带,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畅销书之一,一直有读者请求作者为之作续。
————搜狗百科
2.这本书与《飘》《呼啸山庄》并列为文学史上最扣人心弦的三大爱情小说。爱得那么婉转、那么百转千回,就是钢铁铸就的心也会为之恻然。书中人物对生的执着和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在欲望与良心间的挣扎,对死的淡定,时间悠悠地就那么过去,所有的悲欢都归于淡然,生命在自然的怀抱中衰败枯荣,自行进入下一个轮回。
————烂柯人
经典摘录:1.习惯和畏惧心理的克服比人们实际想去一反多年形成的惯常行为要困难得多。
2.回忆就是这样的,即使是那些充满深情厚爱的回忆也概莫能外,好像脑子里有一种无意识的愈合过程,尽管我们曾痛下决心永勿忘,但它依然能使创伤弥合。
3.爱的迹象就摆在那里,要你自己看出它是给你的,如果它是给你的,你一定会明白的。
4.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5.世上任何东西都有权利诞生,就连一个想法也不例外。我们各自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意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个东西使我们痛苦得要死。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的荆棘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咱们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荆棘,而且从来不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非常值得。
2
book
《霍乱时期的爱情》
内容简介:
小说开始于乌尔比诺医生,他前来检查挚友杰勒米雅·德萨因特·阿莫乌尔的遗体。阿莫乌尔在60岁的时候自杀,为的是不再变老。回到自己的家中,医生发现自己心爱的宠物鹦鹉正停在一株芒果树的顶上,当他试图抓住它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的死亡。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选择了这个时候向乌尔比诺的妻子费尔米娜·达萨表白了心迹,但是她被他的唐突,以及自己所感到的内心深处触发出的情感所吓退。当他们都年轻的时候,她和弗洛伦蒂诺互相交换了许多炽热的情书,并且曾经决定结婚。而再次见到他时,费尔米娜却“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并对他说“忘了吧”。弗洛伦蒂诺则珍守着对她的渴望,并且决心为她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最终能够走到一起。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用放纵的生活来排遣分离的空虚,费尔米娜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为了他忠实的伴侣。而医生本人也有着相似但比较简短的一段故事。只有在乌尔比诺死后弗洛伦蒂诺才重新检视对费尔米娜的爱情,他慢慢地通过自己的文字消弭了两人之间的隔膜。在一次船上的旅行中,年迈的一对发现自己重坠爱河。费尔米娜担心这桩情事可能引起的丑闻,于是船长升起了一面向代表霍乱流行的黄旗,护送着这自我放逐但永远不分离的爱情。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小说家、电影编剧、新闻记者,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父亲是邮电报务员,家境贫困,母亲出身世家。自幼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思想激进,外祖母见多识广,善讲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对其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曾任《观察家报》等报记者。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年《百年孤独》问世。年“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同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年1月宣布封笔。年4月17日下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名家点评:1.这部多姿多彩、时间跨度为五十年的悲欢离合的巨著,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爱情的方式、表现、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大全。
——安东尼奥·卡瓦耶罗
2.一个力量无穷的爱情故事,一部永恒的杰作。
——《新闻周刊》
3.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小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
——《纽约时报》
经典摘录:1.他觉得她是那么美那么迷人那么与众不同,所以不能理解为何没有人像他一样为她的鞋跟踩在路砖上那响板似的美妙声音而神魂颠倒,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对她裙摆的悉窣弄得心怦怦乱跳,为何全世界的人没有因她那飘逸的发辫轻盈的手臂和金子般的笑声爱的发狂。
2.一轮满月挂在空中。在茴香酒的作用下,院子变得如梦似幻,好像浮在一个水底世界。一只只罩着布的鸟笼仿似一个个熟睡的幽灵,沐浴在新开的橘树花散发出的暖香里。
3.她已经不再把他当做一个遥不可及的恋人,而是当做可以托付一切的确定无疑的丈夫来想念。
4.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
5.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
一个人在这世上能交欢的次数是有限的,如果不充分利用,那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原因,也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永远失去了这些机会。
3
book
《红与黑》
内容简介:
主人公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醉心于拿破仑丰功伟绩的他,一心希望出人头地,无奈当时的法国正处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从军无门的他选择了教会的道路,由于能够背诵整本《新约》,于连被当地市长看中,成为他家的家庭教师,后又经教会举荐,为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担任私人秘书。但最终,一封告密信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红与黑》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而且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于连丰富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在野心与爱情之间的挣扎。
作者简介:
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先驱,在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倡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主张文学应“艺术的反映当代生活”,反对因循守旧。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名家点评:1.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美国教授费迪曼
2.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俄国作家高尔基
经典摘录:1.旅行者不该一直只坐在自己所翻过的第一座山的山顶休息。
2.她就用笑来掩饰她的局促不安,这笑容也是勉强装出来的,同时还想以此来引起他的注意,这一点她成功了。
3.在与法律之前,合乎“自然的”只有狮子的力量,或者动物饥寒时的需要,更简单地用一个字表示,便是“欲”。
4.这个高傲而冷酷的心灵第一次受到热烈的感情的裹挟。但是,这预热烈的感情虽然制服了骄傲,却仍旧终于骄傲的种种畏惧。
5.我出身低微,夫人,但是我并不低贱。
END图片
黄辉供稿
李明玥
编辑
黄辉
审核
陈晓静郝明菊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