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好厨房”?
早在年,家电厂商惠而浦就在宣传片《奇迹厨房》中描述过这样的智能厨房场景:只要通过一台个人电脑,你就可以一键完成绝大多数厨房家务,例如自动打开电视、自动提供菜谱、自动开始烹饪;而烤好一个蛋糕,只需3分钟,连饭后盘子的清洗和摆放、餐桌和地面的清洁等都是自动的。
几乎同一时期,在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谍海玻璃船》中,女主角珍妮去参观了宇航局物理学家男朋友亲自设计的全自动化厨房:柜子只在需要时才从桌子上自动升起,平时都隐藏着;下厨做饭,机器代替人工完成一顿晚餐的烹饪工作;甚至连餐具和地面都会自动清洁……
不可否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厨房曾被想象成“未来智能家居”的大脑和心脏。轻松、便捷,这或许是当时人们对于“好厨房”的定义。
但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虽然便捷的厨具和智能化的厨电越来越普及,但完全由机器“代工下厨”的场景还依然只是憧憬。在一台电脑可以打败象棋大师的程序、智能手机连接一切衣食住行游的今天,厨房的进步似乎还滞后于科幻作品的想象?或者,厨房里的所有工作一定要全数“外包”,才算是一个理想的“好厨房”?
就像Dreamwriter能在一分钟之内写新闻,代替了程式化的人工写作,却不能为文学创作代笔一样,机器下厨做菜,虽然省去了一些复杂工序,却难以复刻出人亲手做出的食物中特有的家乡味、人情味,更让人们失去了身在厨房的生活乐趣。
“好厨房”的定义无法一言以蔽之。如今的厨房,已不仅仅执行烹饪的单一功能,它还是一个连接朋友与家人情感的重要场所,一个同时满足味蕾和心灵的社交空间。方太在年探寻了6户最懂生活的民宿的厨房,最后发现,懂得生活的人,会根据厨房的实际空间、烹饪与饮食习惯,以及个人审美与情怀等进行个性化的厨房改造,让厨房更适合自己。不仅是懂得生活创造了好的厨房,更是一个好的厨房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让人更懂得生活。基于此,我们挑选了其中3个厨房,感受一下一个好厨房对人、家庭,以及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未迟」——陈浩厨房,是他能够停下来,享受另一个时区的“任意门”看过很多人的厨房,越来越发现,越会做饭的人的厨房,越是干净而有条理;而厨房越是干净有条理的人,生活往往也越是从容。
位于杭州富春江畔的美丽乡村桐庐的“未迟”,是建筑师陈浩和他几个朋友倾注近一年的时间和心血打造的。这栋小白屋融进了泳池、温泉、咖啡厅,更融进了一个被绿林包围的现代化厨房。而这个厨房也逐渐成为陈浩和朋友们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之中,暂时让大脑放空、味蕾放飞的“驿站”。
留学回国后,陈浩在一家上海外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而长此以往平稳发展的事业,以及波澜不惊的生活,让他逐渐心生倦怠,东十二区成了回不去的另一个“乡愁”。倒不回来的“时差”需要靠另一种方式去弥补,也就是那时候,陈浩和朋友几个“约好”,去山水间,建一座小屋,于是就有了如今的“未迟”。
“未迟”的厨房不仅让陈浩和朋友们有了一个固定的休闲、聚会的据点,更成为一个真正调动起大家内心对生活的热情的“催化剂”。
在这间厨房的设计中,隐藏了诸多让人幸福感爆棚的小细节:宽大的窗户不仅为厨房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就餐时甚至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进行“光合作用”,还为观看绿植青山提供了一个绝佳视角。最惊喜的是出门不过百步就到菜园,夏日里,园子的瓜果肆意疯长,摘下洗洗,入口便是绿色有机营养;薄荷、迷迭香茂密热闹,随手摘几片,便是做菜时提味的好料……如此种种,大概能让人做饭到天亮吧。
每每聚会,陈浩是“未迟”的主厨;若是少珣在,餐桌上还会多两道湖北风味;厨艺小白马科元也总爱挤进厨房,顶着打下手的名义偷吃试菜,或是顺便拌一盘水果沙拉……一派幽静的“田园烹饪生活”在窗明几净的厨房中铺展开来,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枯燥也随着美食美酒美景而逐渐消散。
这样的厨房,为他们实现在城市与自然之间自如切换提供了平衡点。在一个好厨房中,似乎一切“时差”都可以倒回来。
「Nomads」——Frank老城区里的小厨房实现了他的大厨梦很多人觉得,好的厨房要够大,才够范儿,做饭时才能施展得开。其实,不论大小,好的厨房都应当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布局,发挥有效的收纳与操作功能。
而这样的小厨房,犹如一个高机能Cockpit——即飞机的驾驶舱——不仅能在有限的机舱空间(厨房空间)中容纳操作与控制(烹饪)所需的设备,能流畅地在此完成指挥飞机(烹饪)的一切操作动作。这家名为Nomads的民宿里的小厨房,不仅是Frank实现他大厨梦的地方,更是一个值得小户型家庭借鉴的厨房装修典范。
说起Nomads,这是Frank和女友Chloe两位小情侣的落脚地,也是Frank实现厨师梦的一个“转折点”:在遇到Chloe之前,Frank的人生理想是去法国学厨师;遇到Chloe之后,小情侣一起携手环游世界,更一起建造属于自己的民宿,法国学厨梦变成了在Nomads的厨房里的“私厨”——只为女友Chloe待命。
由于民宿居于结构狭窄的骑楼,稍微大型的家具只有拆窗才能运进来,在装修过程中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空间布局和通风采光。
为了能让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Frank将橱柜设计为L型,腾出了一部分空间用于其他功能。同时,他在一些设计细节上也巧加构思,令同一件厨房设施能在需要时轻松变身,承担另一种功能。比如顶部可以折叠、展开,在需要时能变成料理台的移动收纳柜,等等。
为了使小厨房的采光更好,Frank对家具的选择也很慎重,量少而精,以实用为主,让厨房看起来整洁有序。由于骑楼的空气流通性不良,他选择了微波炉、电蒸箱、电磁灶等不出现明火的烹饪厨电,这样可以避免明火和大量油烟对烹饪心情和美食质量的影响,也降低了厨房空间通风换气的压力,使厨房长久保持清新。
会生活的人,即使是在小厨房,也能孕育出非凡的美食创意和浓郁的人情味。就如Nomads的厨房,此后每每做饭,一边收获着爱情,一边实践着梦想。
「云溪上」——余味竹海中的现代化厨房拯救了他的生活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于“好厨房”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设计师余味,从儿时弄堂里的小厨房,到工作后的公寓厨房,再到“云溪上”的现代化开放式厨房,他一边见证着厨房的变迁,一边在厨房中越“修”越精,越“修”越专业。
怎么个专业法?余味小时候生活在弄堂民居,邻里之间五六家共用一个小厨房,溅满油渍的灶台、有点生锈的菜刀,能把鞋底磨得黑乎乎的地面……即使是这样,大家也生活好似一家人。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家,在设计图纸漫天飞的日子里,全家的沟通交流几乎都集中在了厨房,和家人一起聊天、做饭,这是余味一天工作后最放松的时刻,他也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厨房是什么样。
从每天画图到开自己的设计公司,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自己设计一座房子,以承载自己所有的设计理想,打造自己梦想中的厨房。如今,这栋坐落于莫干山木坞村的民宿“云溪上”,以及这个窗明几净的开放式厨房,便是他的所有心血与梦想成果。
用《桃花源记》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形容木坞村,一点都不为过。而被竹海包围的“云溪上”,也让厨房有多了几分桃花源般的清幽之美。
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厨房,要同时满足两个要素:一是开阔的空间布局,二是安装让烹饪变得既轻松简单又充满乐趣的智能化厨电设备。
在设计时,余味特意让厨房呈现出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感:不设墙和任何阻隔,窗户要大尺寸,使得厨房窗明几净,不再是以往那个熙熙攘攘的小空间。
对于余味来说,工作是一场磨练人心智的“修行”;做饭,才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真正修行。为了让实用性和现代美之间尺度平衡得当,让做饭体验感更加享受,他还安装了一些最现代化的厨电。比如,无火烹饪的电磁灶、消毒柜,还有一台不可或缺的方太水槽洗碗机,瞬间提升了厨房的幸福指数,毕竟,一天忙碌下来,谁都不想洗碗。
别觉得就是洗几个碗而已,谈不上什么幸福感。想一想,不管是一个人住、和男朋友住还是和父母住,吃完饭后,碗往洗碗机里一搁,该看书看书、该刷剧刷剧、该和男朋友打情骂俏就直接去,该和老妈唠嗑就唠嗑去……那种感觉,和第二天一早看见厨房一水槽的碗的心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在十多年的烟火气中,余味所见证的不只是厨房的改变,还有一颗对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纯粹之心。厨房,是他感受生活的质朴之美的地方,也是恢复元气的加油站。
对于“好厨房”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而一个好的厨房,为生活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更是现象级的——它不仅是生活的真滋味,更是爱的添加剂。
是否有人问你粥可温并不重要,是否闯荡出精彩的江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厨房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味觉堡垒,可以在平淡生活里实现自己小小的英雄梦想,通过烹饪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通过健康的食物和规律的饮食习惯让自己更自律、更健康,这才是好的厨房为你带来的最大改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