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能否满足房主的需求,设计出好住又好看的家?”
“如何运用家居设计,让日常生活更方便?”
“照片里那种好看的家,真的可以实现吗?真的好用吗?”
台湾生活美学家叶怡兰,用亲身经历回答以上问题,她以文字与照片,与读者分享长达一年的改造“理想之家”圆梦全纪录,细述“设计”如何让生活过得更好。
◎文/叶怡兰
我始终的梦想从开始做菜以来,拥有一座中岛形式厨房,始终是我的梦想。
而这追梦之路,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地漫长。
还记得早年刚刚买下现在的住宅、进行设计装修之际,一来当时的格局规划难以容纳,二来也是年纪还轻,对此的理解与想象犹然生嫩,遂而最终只得了厨房与餐厅间小小台面一方,只能用来泡泡茶、稍微分担一点收纳,勉强算是个半开放式厨房,连个“岛边儿”都没沾上。
然后二十年来,随着年岁、阅历与厨龄渐增,尤其一脚跨入饮食写作领域,且还世界各地不断旅行、见识过越来越多叫人又羡又妒的梦幻厨房后,这梦想与欲望于是更加倍膨胀,同时还一年年脑海里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不断增修改易与变化。
从只是单纯至少能拥有一个基本的“岛”,有台面有橱柜抽屉、足够在上头简单做点备料备菜工作就好;渐渐地不断把各种设备设施大胆往上加:水槽、烤箱、洗碗机、吊架、各种功能形式抽屉……
稳占全宅公共区域最高比例面积的厨房中岛,毫无疑问是全家中最庞大、最具分量的主角。
到后来,细细检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想望后,开始越来越知道,事实上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完完全全百分百的“全中岛厨房”。
所谓全中岛厨房,最重要的精神在于以中岛为厨房唯一核心,合炉台、水槽、收纳与料理空间于一体,整个流理台、所有主要功能动线动作全部都在中岛,背后靠墙方即使有橱柜有台面,也仅做收纳与工作辅助之用。
这样的配置优点在于没有死角,非为“一”字形厨房的窄小或冗长,也打破“L”或“ㄇ”字形厨房于转角空间规划和运用上必然出现的浪费尴尬,最重要的是掌厨者不再长时间闷困一隅呆呆面墙,视野大开,从空气到氛围到心情都朗朗大好。
当然也一直心知肚明这样的愿望要实现还有重重难关:首先是空间得够充裕。小小不到一百平方米的住宅,要安插进这样的厨房绝非易事——对此,终究一举发动全宅大改造工程后,我们早先有了痛切觉悟:没得说,其他厅房没一个比它重要,通通尽量压缩无妨,咱家厨房就是要大!
在这样破釜沉舟的决心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整体用度、气势与前后的抽屉深度安排,中岛体积甚至还历经两次增长,直达厘米×厘米尺度,连同后方墙侧的冰箱与收纳柜架,稳占全宅近四分之一比例。
位置甚至干脆大剌剌就安排在正中央,大门一开踩进玄关首先就是厨房,而且还正向面对前方一连排看得最远、天光最亮的大窗,景观日夕俱佳。
然后是人人关心的油烟如何阻绝排除问题。市面上无数专家的谆谆教诲,都说传统台菜烹调,开放式厨房、特别是炉台与抽油烟机不靠墙绝对是大忌;偏偏我生性对味道和油烟极敏感神经质,一丝儿残余杂味油臭都不肯忍耐,故而还真是花了长长时间犹犹豫豫思前想后左右为难。
后来,竟是日本电视节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完成!ドリームハウス)一集集慢慢给了我足够的信心与勇气。里头所报导的住宅,无论大小,极高比例都是全中岛厨房,想想从来以高度洁癖个性闻名的日本人家都能解决应付,对我应该没那么难。
尤其自认做菜一年比一年更简单清淡,旺油大火几乎都已绝迹,更遑论油炸……于是奋勇往前迈步。
当然必要的设备还是都要有,在厨具团队的专业建议下,选用了最大排风量、搭配直径20厘米风管的排油烟机型。好在,入住一年多来如常使用至今,也曾偶尔经历类似煎牛排煮咖哩麻辣锅等浓香重味使用,大致都还能干干净净一点不留味道。
于是就这么拥有了一座开开阔阔宽宽朗朗大中岛,我们叫它“贪婪之岛”。
是承载了我们渴盼多年的无数贪心任性梦想和欲望的岛。美梦得圆,满足欢欣至极。
愉快哼唱与自在烹调的地方“厨房是个不介意零乱,而且还混杂着笑容与哼唱、非常愉快地烹饪食物的地方。”
“零乱得很好看的厨房,或者是有点散乱但是却不至于令人精疲力竭、大方的厨房,是我的理想。”——《住宅读本》里,中村好文这么说。
我也是。从一开始,我就一点不曾想要那种设计杂志上经常登载,整整齐齐光洁亮丽、什物杂物一点不见的漂亮厨房。反倒是常用爱用工具道具餐具器皿痛痛快快叠放吊挂出来,抬眼可见伸手可得,方便好用且生活味道满满,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厨房样貌。
所以,还记得静敏的首版设计方案出炉时,一眼望见模型里和他过往作品一样,中岛后方一整排门扇门板关得严严实实、连冰箱也藏得干干净净的雍容优雅厨房……
“哎,这样不行哟!以我的密集频繁且还常赶时间匆忙做菜习惯,一顿饭下来开开关关,手大概都拉得脱臼了吧!”我笑说,“别怕,尽量大胆全露出来吧!”
遂而,历经几次来回反复推演讨论,最终定案图纸,门板全消失了,大方现身的冰箱旁,是一列与中岛等高的柜架:下设抽屉与期待多年终于堂堂入列的嵌入式烤箱,中间是可放置咖啡机、微波炉、热水瓶等家电与其他器具的备餐冲茶台面,上方则有层架和玻璃柜。
还在我们的央求下,于水槽正上方设计了一座以不锈钢与玻璃材质组成的双层吊架——没错!正是我怀抱多年中岛大梦里绝对不可或缺的要件;两道层板兼具展示与置物功能,层板下密密安上横杆、挂钩,高脚酒杯、常用道具与清洗后待晾干的锅具工具有耳杯就此都有了落脚的地方,也成为整个厨房、甚至整个家里最温暖最热闹吸睛的焦点。
然后,吊架下方,则毫无疑问是全厨房里最核心的中岛了。
可以随性但最好不要零乱和一般展场的一片光亮如新毫无人间烟火气息不同,这里,锅碗瓢盘油瓶醋罐满满堆置,每一组厨具都看得出日常重重使用痕迹。
接下来,出乎长年经验——是的,我已经不想再忍耐任何看不到摸不着、东西一放进去就忘掉的暗黑神秘角落了!因此,柜体本身不设任何门板,除洗碗机以及为不使整座中岛量体太庞然而刻意留出的一格开架外,剩下全数做成抽屉,务求一一拉开便能悉数清楚了然。
抽屉的用途与功能分配也经过深思熟虑。
我的向来坚持,位居全宅正中央最明显位置的厨房中岛,最要紧的是可以随性但最好不要零乱……
我永远记得,年少时曾在某家标榜欧式田园乡村风餐厅里惊见一座琳琅满目到“几乎找不到中岛究竟何在”的奇妙厨房。身在此中,感官渐渐变得靡芜喧哗,怎么样也静不下心来细细品尝。自此成为我的毕生最大警惕之一,砥砺我时时不断自勉,无论如何都不能像它……
所以,所有相关用得上的工具道具之安排摆放都得细细分配停当。
首先,确定只有第一级最常用且样子好看的工具用具允许挂于吊架或立足台面上。其余全盘以日常工作动线为基准做分配:第一位置、亦即中岛内侧下方四个大抽屉为最核心,次之为中岛后方靠墙抽屉,再其次则为中岛外侧五个大抽屉。然后,将物件按照用途与使用频繁度严格分级,有理有序次第安排入各个不同抽屉中。
例如基础调味料瓶罐虽说也是顿顿都要使用,但一来最不容易整齐美观,二来保存上也大多不宜见光,故一一排入木质方盒中整齐置于炉台下第一层抽屉右侧,伸手可及;左侧则是同属一级常用的碗砵碟盘的家。
第二层抽屉再分两道,夹层浅抽放次常用工具、之下放大小锅具。水槽下方抽屉则摆放和洗涤有关的器皿器具。
接下来,除了中岛后侧烤箱下抽屉用以存放烤箱周边道具,中岛外侧近餐桌方位的抽屉为餐桌专用的饭碗、骨盘、筷匙刀叉的存放之所;位于动线末端的其他剩余抽屉便都划为不常用的备援物件的收容处。
如是,大家伙儿各安其位,留得台面干净清爽;视觉舒服外也多留了余裕,不仅烹调煮食上得以游刃有余畅快挥洒;一年多使用下来还发现,厨事之外,这儿也渐渐成为我们的工作台,一些临时琐碎零星家事工作都就近在这儿解决,非常方便。
最后是炉具。一字排开三口炉,尖底锅与高汤锅专用的瓦斯炉一口、电陶炉两口,以及已然垂涎不知多少年的台面式蒸炉,清蒸水煮两相宜,成为日日餐餐几乎都用得上的一大战力。
至此,梦寐多年的理想厨房终于自此大致完成落定。是属于我的,写意自在但有条有理不至于零乱,交织着笑容与哼唱、可以愉快而轻松有效率地烹调食物打理家务的地方。
《家的模样:生活美学家叶怡兰的私宅改造读本》
叶怡兰著定价:58.00元
折扣价:43.50元一本包邮(江浙沪京粤)
往期荐书
家的日常,家的自在
素食·跑步·修行
小王子珍藏版
神奇手账
食物与厨艺:蔬·果·香料·谷物
优雅是女人最美的外衣
一直爱下去:黄磊家庭相册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