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
烹饪技巧

您现在的位置: 厨房厨具介绍_厨房厨具类别 > 厨房厨具相关 > 方太,胸怀伟大企业之志,每日读经不辍

方太,胸怀伟大企业之志,每日读经不辍

发布时间:2017-2-16 20:41:05   点击数:

编者按:

在文礼书院「中西文化根源及其会通讲学暨第二届全球读经私塾联谊会」9月26日的讲学活动中,茅忠群先生(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在现场分享了他学传统文化的经历以及在企业里的运用体会。

茅忠群,年创立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现担任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他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成果完美结合,开创了现代儒家管理模式,被誉为现代“儒商”。

年茅忠群开始在方太导入儒家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确立了“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总方针,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进行有益探索。在年度方太年终总结大会上,茅忠群董事长庄重发出了一个更高的愿景:方太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茅忠群先生现场分享

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现在和诸位分享一下我学传统文化的经历,以及在企业里的运用体会。

我自己是理工科背景,以前是不学文科的,毕业后回到家乡,年跟我父亲一起创办方太。到了年时,因为需要提升企业管理,我就到中欧商学院读了MBA,毕业后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下一个班学什么?”当时想了很久到底要学什么,突然一个念头就上来了。在MBA的课堂学的都是西方管理,实际上是美国的管理,我就在想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中国人的课堂上还学西方的管理吗?我想不一定的,因为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近百年来我们只是暂时的落后,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的管理思想诞生,所以我就想我应该笨鸟先飞了,提前去学习。

从年初我就开始学习国学,读了几个国学班,现在(这些国学班)很流行,但在年还是最早的一批,我在清华读了一个,在北大读了一个,大概学了四年左右。到年我觉得国学越学越有味道、越有兴趣,我觉得这么好的国学应该让我的员工一起学习,因为对员工个人的人生、对他们的家庭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当时学的是纯国学,也不知道跟现代的企业管理怎样结合,只是有这样一个念头,于是就开始在公司里推行传统文化,当然主要是儒家文化。

推着推着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在文化上讲的是传统文化,在管理上做的又都是西方管理,这二者之间怎么来协调、怎么来融合?这件事情前无古人,没有标杆,以前在每个领域企业都可以找得到大企业作为标杆,但是就是这个领域没有标杆,所以只能靠自己研究、自己实践、自己摸索,这几年一直在研究这二者之间的结合。能够有一个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国的管理模式诞生,这是我从08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做的一个事情,应该说这件事情还在路上。

那么传统文化怎么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么多年我就总结了五个总纲。

中西合璧

跟王财贵老师讲的中西会通是一个意思,具体来讲就是“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驭术”。我们中国人首先要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当中去悟道,学习传统,围绕着这个“道”悟道、得道、行道。这个“道”包括有天道、有人道、有企业经营之道、也有我们做父母的父母之道、做子女的子女之道,很多很多的道,怎么去悟?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我们就可以去悟这个道。

作为一个企业家,尤其要悟企业的经营之道到底是什么?

第二个是西学优术,因为西方百年来从泰勒管理开始确实创立了一大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流程、体系、制度,这个东西我们应该要拿来主义,应该要用,不能因为复兴传统文化,西方的都不要,否则就会走另外一个极端。王老师讲“五四”时期我们走了一个极端,但是我们不能走另外一个极端,我们始终要走在“中道”上,这叫中庸之道,所以西方的管理我们也拿来主义,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两张皮的问题,所以要“中西合璧”,中西合璧的过程当中怎么合?一定是“以道驭术”,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品德领导

西方管理特别重视领导力,我曾经数过放在我书架上的关于西方领导力的著作,不下于50本,都是非常有名的作者所著,但我也没去全看,看了几本后发现很难学,各种各样的方法、技巧。但我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就在想,传统文化中如何从根本上提升领导力?我们说“大道至简”,不要那么复杂。后来找到了,就是——品德领导。

作为一个领导者只需要提升他的品德,『论语』里面有许多的论述,比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作为一个有品德的领导人他才能够以德制企,以德治国。一个领导人有影响力,人才才会围绕在他周围,这个跟西方的领导又是不一样的。

德礼管理

大家知道在MBA课堂上学的都是管理,学传统文化之后我才发现,我们在MBA课堂上学的管理是缺了一条腿,是单条腿,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感慨实践效果不太好,没有西方企业效果那么好,为什么?管理永远是两条脚走路,永远都是阴阳两个方面要一起平衡,而我MBA课堂上学的都是制度管理、流程管理,都是这一条腿,作为另外一条腿的信仰、价值观在课堂上是不讲的,西方的企业家也不需要做,因为这是西方社会已经完成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宗教。只有两者结合、阴阳结合这个管理才会有效,因为西方的制度管理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土壤上,没有这个土壤,你的制度就失效了。

中国企业制度一大堆,为什么实施起来效果不好?因为你没有这个土壤。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文化土壤培育好,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这个管理叫“德礼管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只手是道之以德,用道德教化。另外一只手,齐之以礼,以之规范,两只手都有。

两只手都有的结果是怎么样呢?叫“有耻且格”,有了羞耻感,有了敬畏感,他的行为就自然不会逾越规矩,这就是第三条的总纲。

仁道经营

我们做企业终归还是要回到经营,尽管我们在座的大多在从事教育工作,绝大多数还是一个经营单位。作为企业来说什么是经营呢?销售收入减掉成本费用等于利润,这是经营,但这仍然是术上的。那什么是经营之道?我最后悟到的就是“仁道经营”,仁爱的“仁”,为什么经营之道是“仁道”呢?就是『论语』中讲的“修己以安人”,为什么是这样呢?大家想一想,只要我的产品、服务能让我的用户得到十二分的安心,你说这个企业的经营还会差吗?不要总想着利润,利润是果,我们要多从因上思考。那“因”是什么呢?因是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什么是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就是能够让顾客安心的产品跟服务,这叫“修己以安人”。作为企业家首先就是把自己修好,然后把员工安顿好、把客户安顿好,经营仅此而已,经营之道就是“修已以安人”。

领导修身

从前四条当中大家会发现:中国的特色管理特别强调领导者的作用。第一条领导者要中学为道;第二条要为政以德;第三条道之以德;第四条要修己安人,每一条都对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跟西方管理非常不一样的。后来我后来就加了第五条,既然对我们领导者要求这么高,那我们自身究竟如何来修身?如何来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心性?——这就是“领导修身”,这一条我们传统文化中讲的更多了,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在教我们如何修身、修炼。

『论语』告诉我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别小看这十二个字。我们修身的目标和方法全部藏在这里。非常重要的是从志于道开始;『大学』告诉我们八条目,所谓八条目就是八个修身的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告诉我们要守中庸之道,时刻要行走在“中道”上。当然这很难。孔子也说中庸很难,说“民鲜能久矣”。这句话的解释是有些不同的意见,我认为断句应该是是“民鲜-能久矣”。不是“民鲜能-久矣”——中庸之道,在老百姓当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的情况已经很久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民鲜-能久矣”,其实哪怕普通人呢,在一件两件事情上行中庸之道还是可以的,难的是持久地行中庸之道。中庸告诉我们修身的一个方向,就是行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要阴阳平衡;还有王阳明,王阳明悟道之后第一次在龙场跟学生讲课就是四个词:“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又是金玉良言。王阳明到了晚年时,他的思想更加成熟,将他的思想浓缩到三个字就是“致良知”。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修身的方法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从“立志”字开始。包括『大学』里面第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其实就是一个志向,我们成为大人的一个志向,所以说立志非常重要。

立什么样的志?我在企业里讲,立志不是说只立你在工作上的目标,这还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立做人之志。就像王阳明在从小开始读书时,就问老师一个问题:

“老师,天下第一等的事情是什么?”

老师说:“不就是读好书然后做大官吗?”

王阳明那时年纪很小,他却说:

“不对,读书是为了成为圣贤。”

这是真正的立志。首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圣贤。这是真正的立志,先做一个人,其次才是成就事业。

这是五个总纲,大概介绍一下。

核心就是我们领导人的修养。哪怕您只是一个很小规模的私塾领导人,也是领导,所以从这里就看到我们身上的担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一个领导人的,必须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从来都是先要求自己,所谓“修己”然后去“安人”,不是直接去要求别人,而是去安顿别人、安抚别人,让别人安心,所以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核心。

刚才说到立志,我本人也是立了两个志向:1.把方太办成一家伟大的企业;2.把我所感悟的中国管理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企业家。(掌声)

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什么叫伟大的企业?这也是我在前年就开始思考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伟大的企业。当时是年,正好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十年,我突然想思考下这个问题,就先查了一下网上各种各样对伟大企业的解释,我觉得都没有说到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都没有到位,因为他们基本都是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上讲,这些其实说的是非常成功的企业。

那么究竟什么是伟大企业?我结合刚才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从这个家,我得到一个感悟,这个家主要是指小家庭,当时是指大家族,现在社会这个家族已经不存在了,大家族已经解体,但是多了一个组织叫企业,那企业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可以代替家族的功能呢?我觉得完全可以。所以我感悟一家伟大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他不仅仅要满足和创造顾客的需求、需要,同时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导人向善。

我进一步又总结了伟大企业的四个特征:

顾客得安心

这个其实很难做,因为很多行业如果你做了,就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比如说你做游戏,一旦做了,父母都会讨厌这个游戏,但是很多世界一流的企业都在做游戏,因为西方的理念是我只要不违法就可以,其它是不考虑的,所以我们的产品要让顾客得安心。

员工得幸福

这个更难,因为许多企业是:我只要把企业经营好、利润好、发展好就可以了,员工幸不福幸福、快不快乐关系不大。但是伟大的企业一定同时让员工得到幸福、得到快乐。传统文化在此大有用武之地,因为传统文化就是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的、带来安心的,可以让我们快乐学习、快乐奋斗。

社会得正气

当然西方也讲社会责任,但西方的社会责任还停留在我上半辈子赚钱,下半辈子花钱。在我赚钱的时候你不要管我怎么赚,我只要不违法。我所说的伟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你的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动作都要给社会注入正能量,而没有负能量,这个要求非常高。所以企业的经营和社会责任不是分开的,而是完全融为一体,也就是你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你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这个要求就非常高了。

经营可持续

作为一个企业,要有可持续的经营。

当然你前三条做好了,第四条基本也八九不离十,这是我对伟大企业前年下半年的一些感悟。

有了这些感悟以后,我在年底的公司员工大会上(我们每年会开一次员工大会,有1万多名员工参加)宣布——方太,未来十年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热烈掌声)

这就是我的一个梦想。这是对立志做伟大企业的一些分享。

读经的体会

方太从年开始导入传统文化,我们公司内部全体员工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读经,每天早上15分钟,尽管短短15分钟,但是贵在坚持,已经六、七年了,其实我们很多员工经典都非常熟,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因为每天读效果非常好。

我们也在支持一些读经活动,除了做“论语一百”以外,也在做“我陪孩子读经典”的活动,也有很好的效果。“我陪孩子读经典”,我们也是希望家长能够陪孩子共同成长,因为整个社会教育需要三方面共同成长:老师、家长、孩子,如果只有孩子在成长,老师、家长没有成长,效果还是不好的,因为没有把环境打造起来。其实在一个环境里是特别容易成就的,就好像我们学外语,我读书时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学英语,但很多人到了一个英语的环境里不到半年,英语就很好了,所以说文化建设环境很重要。

在公司里面推行读经那么多年,读经确实有很好的效果,我自己感觉读经至少有三个好处。

气质与能量

第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经可以变化一个人的气质,此真实不虚。

经典每一个文字都带着能量,能量这个词最近也是很热门,美国的科学家霍金斯博士有一本书叫『意念力』,把能量从0~分了很多等级,人类的平均能量是左右,以下是负能量,以上是正能量,以上就可以算是圣人。那么一个分的圣人,对一个分或者分以下负能量的人他的差距是多少呢?0万倍!也就是说一个分以上的圣人的正能量可以抵消掉0万个分以下负能量体,这个是霍金斯博士研究的结果,怎么出来的我不知道,仅供参考,说明大家都在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hgonggongyingyu.com/cjxg/680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