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g的面团开始
你能创造多大的世界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喝茶,懂得欣赏茶文化的意趣所在。
现代人喝茶虽少了古人那份闲适,但一套茶饮技艺顺下来,也能塑造出一份古意,将围坐在茶盘前的众人引入古人的情境之中。
茶道程序复杂,颇为讲究,伴随着茶文化出现的佐茶食物,更是成就了茶道的丰富。佐茶,辅助之物,不可喧宾夺主艳压了茶的风采,也不能太过低劣坏了品茶的氛围。
要成就茶席,只能甘做配角,低调内敛,只需玲珑一颗,便可点缀良辰美景。和菓子便是拥有这般气质的佐茶食物:“菓子不能甜过干柿,不能好吃过茶”。
1
在茶席初见和菓子之时,并无他想,甚至有些轻视,不过是搭配茶饮的小点罢了,三口便可吃完,有何特别。在观看了菓艺人凌琳现场制作和菓子,见识到一颗和菓子的诞生过程之后,我竟脸红羞愧,为曾经自己狼吞虎咽下的和菓子们感到抱歉。
和菓子属于日本甜点,但其实,它最初是由遣唐使由唐朝带去日本。来源于“唐菓子”,又不拘泥于“唐菓子”,和菓子自成一派,带着日本茶道文化中独有的“一期一会”。即表演茶道之人会心怀“难得一面,世当珍惜”之情,来诚心礼遇每一位品茶之人。
一期一会,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众人虽相聚在茶席,却终有一别,这份深意让聚会的欢娱沾了些苍凉和寂寥。
想到此,我看着凌琳专注揉捏的手指,看着那还未成形为和菓子的面团,有些心酸,我问,
“和菓子的制作过程如此精细,完成后,保存不了多久,客人们也许几口就吞完了,你会觉得难过吗?”
凌琳笑了笑说,
“对于一颗菓子来说,它的命运早已被注定,很快被吃掉或者干裂坏掉,菓子的美好状态也只能保留很短的时间,我只能用相机留住它们的美。
但这就是菓子的命运,也是菓子存在的价值。我需要做的就是尊重菓子的这种命运。
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接纳和珍惜,才能过好这一生吧。”
说完她便不再多言,继续手中的动作。和菓子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安静缓慢的,凌琳稳稳地端坐在木桌前,气息平和,动作舒展,每一个手势都行云流水,没有多余的花哨。
制作和菓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制作者们是手艺人,更是艺术家。有那么几秒,我领略到了“由技入道”的玄妙。这种和光同尘的状态,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气氛变得清净。
▲制作和菓子中的凌琳。
2
凌琳分享了以前在电商工作的经历,快节奏的办公氛围,争分夺秒的急躁,让她总是忙得热火朝天。后来选择去学习西餐,曾在蓝带学校研习法餐料理。
我无法想象,一个如此沉静的姑娘,拿着尖刀剁肉,握着油锅煎炸的样子是怎样的。
她说自己以前总是忙忙碌碌的,在做西餐的时候,厨房里机器的轰鸣,大火的热闹,厨具的冰冷,还有那些精确到分钟的流程,都在阻止着她跟安静的自己独处。
在体验过一次和菓子工作坊后,她被整个制作过程的美感折服了。木质的工具,亲肤有温度,没有刻度表的苛刻,只需要跟着自己的心流自然反应,书中婉约又含蓄的菓子名称,还有菓子雅致的造型和配色,都深深地吸引着她。
因为国内没有系统教学和菓子的课程,凌琳只能跟随日本老师学习,除了真心喜爱和菓子,还想将我们自己弄丢了的菓子文化重新找回来。
为了更全面更专业的学习,她先后师从日本菓道大师梶山浩司、三堀纯一和户边麻里子学习菓道。在不断的研习中,凌琳已经成为了一个将传统和创新拿捏的游刃有余的专业菓艺人。
▲现在擅长和菓子技法的手艺人有很多,但凌琳的和菓子作品自有一种沉静的态度。
因菓道非常重视仪式感,和菓子的制作特别遵循季节的变化规律,好的菓子只做当季。甚至为了口感和保存,每一个季节的和菓子制作方法及材料都各不相同。
四季更迭,时间流动的印记全都被包入这小小50克的面团中,这也体现了菓道遵循自然的一种本分,顺应天命,体天格物。
为了推广菓子文化,凌琳策划菓子展览,将菓子按照四季划分展示。
▲年凌琳在上海新天地屋里厢博物馆举办了个人菓艺展《一菓一视界》。
▲初夏,凌琳在上海木墨展厅举办了一场名为“夏甘集”的菓艺展,把夏夜花火般的时刻,封印在菓子里。
凌琳明白“传承”二字有太多可能性,不必囿于传统,于是她将之前所学的西点工艺融入菓子的制作中,注入了现代的活力。
▲凌琳从家中盛开的绣球花吸取灵感,做出这款名为“无尽夏”的和菓子。
现在的凌琳除了继续钻研菓道,还会开课教授和菓子技艺,年开春,虚度美学课堂就联合凌琳推出了「春之和菓子」直播课程。(了解更多:自由清简的美,最是熨帖心灵的妙方)
也有学员在课上抱怨自己做的菓子不好看,凌琳老师总会勉励大家:
“世界上没有不好看的花,只有不美丽的心情,客观看待自己的作品,不要嫌弃。
做的时候尽力呈现,做完就接纳所呈现的,才会越做越好。”
▲初学和菓子技艺的学员,最终总是能做出喜爱的作品。
3
一年之后,再次见到凌琳老师,你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她的变化。
这一年来,作为苏州本色美术馆驻馆艺术家与和菓子讲师,凌琳多次往返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做一整次系统课程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和体力,非常累,但甘之如饴。
凌琳的作品也少了刻意的炫技,大部分菓子都朴素内敛,却值得一看再看。她调的颜色,渐渐褪去华彩,连摄影的照片也以灰调为主,菓子暗到成为环境中的一份子,丝毫没有要抢镜的意思,真正和光同尘。
技艺纯熟后,修炼的就是内心。心定不定,一看便知。
年岁末,虚度美学课堂再次联合菓艺人凌琳推出了线上直播课「岁末和菓子」——每个节日都值得用一枚和菓子来珍藏。
▲圣诞树的制作过程。
这次我们与凌琳老师共同打磨的8款和菓子,分别对应了下半年的4个节日,分别为:圣诞节、春节、元宵节和情人节,既包含了和菓子的技法,又有现代感的巧思。款式无一例外都是初学者都能轻松上手的,工具配置也非常简单,做出来后,却能在一瞬间点亮整个居室,点亮每一个平凡又不普通的日子。
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