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2》公布了第三阶段排名。在所有告别的眼泪和拥抱里,下面这一幕最让我感到戳心。
张楚寒,最终以第27名的成绩被挡在20强之外。她蹲下来,用手抚摸了心爱的舞台。
这是张楚寒时隔两年后,再次与女团选秀类综艺的总决赛无缘。上一次是在《创造》。
也正是因为张楚寒在《创造》里面说过的一番话,才让她此刻的举动显得格外戳心。
当时她说:“这是我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行,就听我爸的话,考个教师资格证,安安稳稳地当个老师”。
但是她立刻反问了自己,“我真能做得到吗?我心里那股火,能熄吗?”
两年后,不愿熄灭梦想之火的张楚寒,再次被梦想之门拒之门外。了解这段往事的网友已经发出了感慨:张楚寒要回去当老师了。
一个曾经“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人,不得不熄灭心里的火,不得不暗淡眼里的光。这才是我们心疼她的关键。
可是心疼归心疼,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
即使张楚寒没有被淘汰,甚至即使她最后出道了,她也必将立刻面对“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这个重要课题。
走女团这条路,24岁的张楚寒已经进入了“大龄女青年”的阶段。即使是“火箭少女”,也依然要面对“解散后要往何处去”。
杨超越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综艺咖。她的接梗能力和自黑能力,放眼整个娱乐圈都是少有的强。
孟美岐如果单飞的话也比较令人放心,但其他人真的很难说。在饭圈,她们都是大明星。但是离开饭圈,有些人的名字可能连“耳熟”都达不到。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张楚寒未能出道,反而让她有时间去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
张楚寒有一定的实力和人气,否则她也不可能拿到《青春有你2》第27名的成绩。只不过,她的实力和人气无法支撑她进入头部。
在文化产业里,像张楚寒这样的“腰部”往往才是最尴尬的。
头部没必要放弃。趁着自己风头正盛,先捞够了钱和人脉,再思考下一步也来得及。
尾部无所谓放弃。反正也没戏,甚至活下去都难,自己也不会有多少惋惜。
只有腰部,因为好像总能看到一点点希望,所以不甘心放弃。可是又迟迟无法上位,所以只能眼看着时光一点点溜走。
张楚寒没有孟美岐那样的绝对实力,也没有杨超越那样的绝对人气。甚至连虞书欣这种“小作精”的记忆点,她也不具备。
这三种优势,但凡张楚寒能具备任意一种,她都不必如此伤感地告别舞台。
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才是职场焦虑的病根儿。
艺人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实力。
艺人核心竞争力的精准概括,就是杨天真的这句“被记住”。
无论是当年的“大魔王”孟美岐、后来的“锦鲤少女”杨超越,还是如今的“小作精”虞书欣,她们的核心竞争力都可以概括为“被记住”。
被记住,有时可以很容易。
有的人仅凭极好看或极难看,就被人记住了。有的人仅凭声音极好听或极难听,也被人记住了。朱亚文的那句“宝贝儿”极好听,抖音上的那句“塞班”极难听,但他们都被记住了。
被记住,有时也很难。
有些人长得也挺好看或者挺难看,有些人的声音也挺好听或者挺难听,但他们都没被人记住。
所以结论就是:想要被记住,就必须极致化。
中上等或中下等,“也挺好”或“也不赖”,这些都不是极致化。
张楚寒就属于这种,其实也挺有实力,其实也挺好看,其实也挺努力。
挺来挺去,永远处在梭子肚上,永远与大多数从业者难分高下,就泯然众人了。
其实,张楚寒在《创造》里面谈到的“心里的火能熄吗”,以及她这次触摸舞台的小动作,这些都是记忆点。
但是这些记忆点太微弱了,不足以支撑她作为艺人被记住。
所以张楚寒接下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某一项特质变得极致。
我举一个跟张楚寒经历相似但结局大不相同的例子: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冯佳晨。
冯佳晨跟张楚寒有一点相似之处在于,她也是怀揣着舞蹈演员梦,放弃了自己大学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放弃了当老师的选项,进入歌舞团的。
冯佳晨最猛的时候,一天占三条热搜。甚至连模仿冯佳晨的人都上了热搜,娱乐圈顶流也不过如此了。
冯佳晨之所以火,就是因为在她之前,大家基本没见过真人不倒翁,而且还是这么美的真人不倒翁。
她不仅占了“第一”,而且几乎没给追赶者留余地。
与冯佳晨同时表演的其他不倒翁,包括那些模仿冯佳晨甚至难度比她还大的不倒翁女孩们,知名度却远不及她,就是因为没能在冯佳晨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从冯佳晨的身上,我觉得张楚寒可以有两点借鉴。
首先,在你“第一次交作业”的时候,就要把事情做到完美。在受众眼中,你的第一印象就是完整印象。受众没有耐心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