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述怀》——回忆我的一生(大事记)——李月英
文:李月英图:杨颖华(李月英——青年时代)
(一)我的家族
我的老家在山西省榆次市东长寿村,那里是我童年生长的地方。村子不大,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是八岁多离开家乡的。今天我可以把记忆中的家乡画出简图示意。
我的祖父李应茂(我没见过面)。我的父辈有三兄弟和一个姑姑。大伯父李锦蘭,二伯父李锦芝,父亲李锦芬;母亲杨向珍,外公杨秀峰(我没见过面)。我的父亲年生,年去世,母亲年去世(年~年,属猪)。
我们这一代大排行共有九个兄弟和八个姐妹。兄弟们按年龄排列为:李镕,李钰,李钟,李锋,李铭,李秀荣,李秀华,李镜,李锐;姐妹们:二姐爱子,三姐李素娥,四姐金贤,五姐月娥,六姐玉贤,我排行老七月英,月桂是八妹。
(二)幼年在日本鬼子侵华的战争年代,年母亲怀着我逃难到了太行山下的一个小山村。12月18日我出生了,妈妈奶水不够,就抱着我到东家西家分吃别人的奶水。之后就喂米糊和嚼碎的干馍片喂给我吃。我八岁时,有一天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向老百姓要钱要粮,把我父亲带到村公所,我跟在父亲身后,他们把我爸带进一个大房间,我一个小女孩儿不敢再往前走,只得在门外等候。过了很长很长时间也未见父亲出来,不得已只能自己回家了。后来才知道那些坏蛋把父亲的腿捆绑在板凳上,给脚下层层垫砖,这就叫做坐老虎凳。之后又有一次他们把父亲带到野地里,挖了个一人深的坑,让父亲站在坑里,然后往坑里填土。当填到半人深时,刚好被路过的我四姐夫发现才解救下来,逃过了被活埋了灾难。年底父亲带领全家老小逃到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投奔亲戚朋友。(三)上学年底长辛店解放了。我们三姐妹才上了小学。就这样,逐步改变了我们姐妹一生的命运。我们三姐妹进到长辛店商育小学读书。我直接上了二年级,之后又跳级上四年级。我的老师刘毓久,谷宗谦。我们的校长姓孔,他的女儿孔繁威,孔繁光。我的班长叫田玉兰。年1月北京城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年升学到北京市第六中心小学念五年级,六年级。班主任老师王惠琪。我的同学王淑珍,张桂兰,周玉兰,萧惠杰,王殿荣,王殿华等。年我被学校保送到北京市第十中学读初中三年。我和二姐李月娥在初中期间,每人每月享受五元助学金。我校同年级有五个班,我的同学有李淑英,李淑珍,李秀英,方淑珍,包淑珍,静天荣,战啟星等。(四)参加国庆大典在小学时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自从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年的国庆大典都由学校的老师带领我们中小学生,夜间两点起床,搭乘由长辛店开往北京前门火车站的火车,4点多钟到达天安门广场,等待大典开幕式。隆重的礼炮放过之后,三军仪仗队,军乐队奏起雄壮的国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领导人致辞,讲话结束后开始游行。游行队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军,空军各自组成的方阵,后面是由工人,农民,商人,学生等组成的方阵。天安门东西两侧是观礼台,有大型活动时,观礼台上坐满了各界,各民族代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归国华侨,外国友人。游行队伍由东向西,从东长安街经过天安门接受国家领导人及嘉宾的检阅。游行队伍过后,国家领导人走到城楼二层距离白石桥最近的地方。这时我们所有站在广场上的少先队员放飞气球,和平鸽儿,少年像潮水般的涌向白石桥,举着小彩旗,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们与国家领导人近距离对视,非常幸福。永远怀念那个时刻。(五)参加工作
年初中毕业,参加了工作,进了国营北京广播器材厂设计科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积极参加业余文化及专业技术课程。学习的中等专业技术和部分大专课程。我过去学的外语是俄语,我在40岁后又学习的电大科技英语,之后取得了中等专业技术职称,被评为无线电结构设计工程师。
(六)支援三线建设三线年国家提出“建设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为响应党的号召,年北京广播器材厂(国营第厂)抽调部分领导干部,管理干部,技术骨干开往三线,在陕西铜川创建国营第七六二厂。大部分职工在年已分批到达马勺沟。他们住厂房,参加基本建设,挖窑洞,建食堂,条件很艰苦。年8月我怀孕八个月,由于左脚大拇指甲沟发炎,做了个小手术,医院做的。由于打麻药的影响,以及心情紧张害怕,引起胎盘早剥大量内出血,胎儿缺氧失去了幼小的生命,连我自己也差点丢掉性命,可以说是死里逃生。我休了70天难产假,所以没有跟上大批搬迁。年11月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红卫兵大串联,全国的火车为红卫兵免费开放,火车站内人潮如流。我们一行四家人在北京西直门火车站母子候车室等车,我带着九岁的女儿宋燕,八岁的儿子海明;雷子文,丁丽琳带着雷波;陈瑞峰,王月红带着鲁宁,鲁燕;闫长海,李玉芳带着家立。我们受到优待,提前进站,并坐上了卧铺车厢。当时海明扁桃体发炎还发着烧,一路上没吃没喝,简直像是逃难。第二天傍晚到了西安,在南郊的一个破房子里过夜,房顶上可以看见天,夜间很冷。第三天,我们搭乘工厂拉运电子管的卡车,一路黄土飞扬,终于到了铜川北边的马勺沟,住在纸坊的工棚里。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我们拖家带口离开条件优越的首都北京,来到闭塞荒凉马勺沟。当时选择三线工厂建设地点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冬天没有自来水,在漆水河中破冰取水吃,上山砍柴,砌灶生火做饭。生活虽然苦,但是大家都以积极向上的干打垒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七)三线工厂的特点及现实三线办工厂,领导层需要像管理一个小城市一样,从基本建设到产前准备,生产管理。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几百口职工,家属和孩子要吃喝,拉撒,睡,子女教育,所有人员的健康医疗,需要办学校,建医院,办幼儿园,办食堂,办农场。当时为了职工每周去铜川市购买生活用品,钣金车间的师傅们用卡车底盘手工改装成大客车,可以遮风挡雨。每年冬季用卡车拉大白菜,大葱,胡萝卜,夏季拉西瓜,过年拉年货,到沿海地区拉大粒儿海盐,因当时没有加碘盐。为了防止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改装拉水车,拉富平水吃。建设农场,职工轮流劳动,新进厂的大中专学生也是先下农场,车间,食堂,托儿所劳动锻炼。(在铜川马勺沟的窑洞前)
(八)马勺沟里的土窑洞我家在土窑洞里住了18年。土窑洞是把山坡切出个三米多宽的缺口,正面找平,然后再向里挖六七米深的窑洞。两侧直线部分有两米多高,顶上是拱形,很像城门洞,全靠人工挖的。我们选的是黄土山坡,挖成后让它自然风干,再用砖和水泥把窑拱起来,最后用白灰麻刀泥挂面,刷白,打上水泥地面,前面装上玻璃窗,木制门,上半部装纱窗可透气透光。土窑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可以说是天然空调。窑洞门外两侧留下的土坡叫做窑腿,可以起到支撑作用。还可以在窑腿上挖些小窑洞作鸡舍,养鸡养鸭。鸡窝做成上下两层,下层是“卧室”,上层隔成小格子铺上麦草或稻草,鸡就在里边下蛋。夜间用木板和石头把窝门挡住,避免野兽骚扰。白天放养吃虫,也要切些菜叶拌上玉米面喂食。人可以吃到新鲜的鸡肉鸡蛋,改善生活,给孩子们解馋。我家分到两孔窑。为了方便,自己动手在两孔窑之间挖了联通过道。厨房和放煤的小窑洞也是在窑腿上挖出来的。厨房里用砖砌个灶,烟囱是别具特色的“爬墙烟囱”。我家住的窑洞坐北朝南。窑洞前的小院地面比外面的路面高出一米多,外面是用石头砌的护坡。小院儿与路之间有一条排水沟,沟上用石板搭的小桥,出入院子的走道挖成慢坡。我们在院子里栽了小杨树,后来慢慢长成大树。还栽了四棵苹果树,一架葡萄。为了储存过冬的菜,在院子里挖了菜窖。院子外的路边是农场种的地,后来盖了简易楼。上下班走的是一条小路,这条小路是在山坡上挖成的。原来是条土路,后来为了防滑和安全,用石头砌成台阶。台阶路约一米宽,台阶总高度约有三四层楼高。马勺沟除了土窑洞外,还有石窑洞,砖窑洞,干打垒平房,砖房。后来人口增加了,又建了二层楼,四层楼,还建了“俱乐部”(电影院)等。
(九)为了工厂的发展,搬离地方病区年我们随工厂合并,搬迁到咸阳。搬厂前在铜川买些木料,请木匠做了一批家具,有大立柜,四斗柜,写字台,书柜,双人床,单人床,床边柜,橱柜,梳妆台,三人沙发等。搬到咸阳后,开始住在17号楼,房间小人口多(53平米)。年搬到陕广南区,住上3室2厅(平米)。通上了天然气,用上了燃气灶。搬到咸阳后逐步购置了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大彩电,微波炉,壁挂炉,冬天取暖又干净又省力,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十)重聚马勺沟年7月28日,以“童梦情缘,相聚马勺沟”为题,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厂第二代子弟,同时也是第二代员工,带领着夫人以及他们的子女重返马勺沟。还邀请了老前辈宋兴贤和徐雪玲两位年近八旬的高级经济师参加这次活动。田万学(已故)之子海云(这次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带着厨师,厨具锅灶,冷冻羊肉以及航拍设备,开车从甘肃兰州回到马勺沟。大家亲如一家人,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唱歌跳舞,渡过欢乐愉快的三天。(十一)厂建厂50周年纪念活动年9月12日我们搭乘两部大型巴士开往铜川。我们是中午出发的,下午到达铜川。先到的工作人员早已把住处联系好了,我们住在铜川市供电局的柠檬水晶酒店。9月13日我们坐上两部大巴车,还有来自西安和咸阳的自驾车组成车队,开往马勺沟,警车在前面为我们开道。有好几位交警把其他无关车辆拦在纸坊村北段。我们要去的会场在路西边,纸坊村委会院内(即原厂医院前面),区政府领导和村委会领导都在现场等候。村委会组织了五十名民兵兄弟,戴着红袖标为大会服务。女子秧歌队敲锣打鼓,扭着秧歌儿,还有当地村民乡亲夹道欢迎。我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位入座,老乡们端着自家产的苹果葡萄送到我们的手中。这次纪念活动的成功,要感谢彭介材先生的儿子彭浩先生的资助和崔铎(已故)的夫人杨颖华女士,田海云等热心人的策划和实施。并将大家写的回忆文章编辑出版了书。把纪念活动的视频资料,航拍资料制作成光盘。书和光盘发给马勺沟的每户一套。人拍成的20英寸彩色大照片,给与会者每人一张,给大家留下更长远的纪念。经常看看照片,唤起对老同事的回忆。这次活动的成功,也要感谢一大批志愿者的辛勤劳动,热心服务,与当地政府,公安,交警队,纸坊村委会联络,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们都是幕后英雄。志愿者提前到达铜川,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疏通各种渠道,联系大巴车,酒店,为参加这次活动的各地回来的老同事安全周到的服务。(十二)感谢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旧社会百姓受苦受难,没吃没穿,更谈不上住高楼大厦。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旧社会父亲辛苦劳作,要养活我们全家八九口人。母亲生过九个孩子,只长大五个。我有个大哥活到20岁,骨盆摔伤,没钱治疗。伤处化脓,病死在炕上。旧社会父亲被用老虎凳、活埋压榨要钱要粮。新中国给我有上学的机会,并发给我人民助学金,让我们好好学习。我们现在住宽敞明亮的楼房。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电扇,儿孙满堂,其乐融融。过着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感谢共产党!感谢新中国!出自内心的喊一句“祖国万岁!”
(十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我出生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亲眼看见过被日本飞机轰炸至伤的老百姓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血流不止,肚肠都流出来了,惨不忍睹。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奸淫烧杀,无恶不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打败了侵略者,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出大陆,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了除台湾之外,全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年逾古稀的李月英)
(十四)我爱我的祖国从年建国以来将近70年的和平建设,全国的经济大发展。科技更先进,国防更强大。修铁路,架桥梁,修公路,建机场;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气机车→磁悬浮列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面交通四通八达;空中民航,百姓受益;海上有先进的航空母舰,先进的潜水艇;火箭升入太空,科技卫星上了天;原子能发电造福人民。全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孩子有学上,成人有工作,老年人享受养老金,生活有保障。我爱我的祖国!李月英(我年12月12日写起,12月18日基本完成第一稿;12月21日第二稿整理完;年5月20日第三稿完成。)
顺手放入朋友圈,没准您的朋友就需要!
▽三线文化遗产
Information
三线文化遗产
三线精神永放光芒
来投稿吧点击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三线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