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写“厨房的秘密”这个题很久很久了。很多读者认识我都是从做饭和写菜谱开始,已经好多好多年了。一直拖着没写是因为给锅们拍照片实在工程太浩大了,最近正好把两个家里的锅都做了分类和断舍离,扔掉了一批质量不好的和设计有问题的,送人了一批使用率不高的,剩下的基本都是老相好了。
这篇写个流水账记录一下,也算给自己留个纪念吧。锅子纪念册,是不是还蛮特别的?
首先就是炒菜用的铁锅啦,也基本上是天天炒菜都能用到的锅。我家最常用的两口铁锅都是日本产的。一个是之前的南部铁器,这口锅已经被我养到快要跟我姓了,好用得不行,完全不粘底。一个是今年开始用的神田铁锅,这个也非常好用。我是很喜欢用铁锅的,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欢用金属锅铲炒菜,中餐烹饪用木铲或者硅胶铲,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还有就是我很喜欢“养”铁锅,感觉跟某种养成游戏一样,铁锅是会越养越好用的,而且好的铁锅能用一辈子。我是个很长情的人,最烦那种用了两年就坏掉的劣质锅,这些年来越来越喜欢用珐琅锅铸铁锅和中式铁锅都是这个原因。这个深蓝色的Staub铸铁锅应该是我买过的第一个Staub,锅盖买回来第一天就打碎了,后来又好不容易配了个合用的透明盖子。其实Staub也有珐琅锅,但我就很专一的,Staub买铸铁锅,LeCreuset买珐琅锅。铸铁锅需要开锅,喜油,比较适合煎炸或者油大的菜。这个锅我会用来做那种需要锅底面积煎过再炖的菜,或者用来做部队锅之类的也很合适。Staub南瓜形状的铸铁锅,除了好看之外,做需要先炒再炖煮的肉菜(红烧肉等)是一绝。这个尺寸够大,而且够高,做什么菜都很舒服。红色Staub米饭锅,锅盖内部有个专利设计可以循环水分。这个锅虽然说是米饭锅,但是做米饭焖饭炖肉都非常好用。而且锅的形状比较深和窄,看起来小其实容量很大,还不容易糊底。这一红一白两个28cm的LeCreuset珐琅铸铁锅是我家利用率最高的两个珐琅锅,够大,我基本在家煲肉汤都是用这俩。珐琅锅非常的重,很多人一开始用会觉得不习惯。但其实就因为重,所以盖上盖子以后形成了一个半真空内循环,有点类似于高压锅的原理吧,能更快地让食物软烂。就算关上火,锅里也能咕嘟好一阵子,利于余热继续煲汤或者炖肉。用顺手了就会越来越好用,和普通的薄薄的锅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粉色20cmLeCreuset珐琅锅,这个也是很经常用,四口之家做个汤或者做个锅物正正好。这个蓝色的小LeCreuset颜色我很喜欢,特别可爱。不过其实利用率蛮低的,有孩子我会用它做米饭或者做葱油子鸡什么的,还做过几次果酱。这个绿色带手柄的LeCreuset是做煲仔饭的神器,还是很有用的。我唯一比较后悔就是给它配了塑胶的锅盖把手。LeCreuset的锅盖把手有金属的和塑胶的,区别在于耐热程度。换上金属的之后整个锅都可以进烤箱,但金属把手平常煮东西的时候会比较烫。铸铁珐琅锅做米饭的味道和电饭煲做出来的确实不太一样,有兴趣的可以试试。比较考验技术,但还蛮好玩的。这个花的限量版LeCreuset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了!适合一锅炖端上桌,装什么都好看。紫色的小花花,是朋友送我的礼物。本身作为锅来说其实是有点问题的,因为花瓣形状,无论是锅铲还是勺子都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我有的时候用它给孩子们单做辅食版的卤肉饭之类的,有时候会把做好的菜倒进去保温,端上桌也非常好看。LeCreuset的珐琅锅之所以又贵又重,是因为其实珐琅涂层底下是铸铁的。还有一种珐琅锅是没有铸铁的,只是在搪瓷锅的基础上多了一个珐琅涂层。这种锅虽然没有铸铁锅的半真空效果,但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保温性能也比一般不锈钢的锅要强,最重要的是又美又便宜,比如Dansk。丹麦的厨具一般都很好看,Dansk就是其中的代表。Dansk实在长得太有代表性了,一看就觉得是会在日剧里出现的那种锅。这个粉色的汤锅是最实用的大小,跟前面粉色的LeCreuset是一样大的,当时在日本买的时候好像才人民币左右。这个小奶锅我本来都不打算拍了,还是要给大家拔个草。除了热奶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不说,因为太小,一般灶头都放不住。倒出来的那个口也做得很不科学,倒杯牛奶都能流得哪哪都是……花瓶一个。宜家这个锅我当初也是因为好看才买的,也挺便宜的。其实用起来还不错,就是那个木头锅把手是个bug,火太大就会烧糊……中式砂锅我不怎么用,有个小的我偶尔用,可能因为买的不是特别好的砂锅,没有特别的感觉。这种砂锅很适合做一个小小的锅仔,慢慢煮着吃很有情调。不过中式砂锅有个我很不喜欢的地方是锅盖把手是一体的,烫不说还不好拿,我用抹布垫着十次有七次要摔锅盖。LeCreuset的铸铁塔吉锅,上面有个高高的盖子,原理也是形成一个内循环,水汽贴到盖子的内壁上会再流回来,保证锅内水分不流失。实际用的过程中其实感受没有那么明显,而且储存特别占地方,这个锅我买得有点后悔……晶彩的透明玻璃锅,透明玻璃是耐高温的,我这个用了七八年了也没有问题。这个锅我们全家都喜欢,透明的锅子煮什么都一目了然,不容易干锅,涮火锅一般也都是用它。铜锅我有三个。一个是意大利Ruffoni的炖煮锅,一个是Mauviel的小小酱汁锅,这两个都是我几年前在巴黎那间特别好逛的E.Dehillerin买的。铜锅的好处除了美之外,就是导热极快,烹饪的时候控制感极强,而且也是越“养”越好用,可以传给后代的东西。但铜锅也极难养护,一段时候不用就会锈和变色,需要用专门的清洁膏养护,还是比较耗精力和时间的。我差不多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没碰过它们了,确实是精力不够了。还有一个是长方形的厚蛋烧锅,外面是紫铜里面是镀锡。这个相对来说好保养多了,也不怎么会锈。我还有过一个普通有涂层的厚蛋烧锅,价格大概是紫铜的十分之一。使用感受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那个锅已经坏掉了,紫铜的那个还是好好的,越用越好用。两个平底焖烧锅,一个是白色的habitat,一个是双立人。基本功能是一样的,算是对铸铁锅和珐琅锅的补充。白色的habitat这口锅很多人问,洁白的锅身+涂层,真的是好看又好用,重量适中,没有铸铁锅那么重,也不会因为太轻而失去质感。做意面酱我很喜欢用它,因为意面酱前半程需要大量的煎炒以煸干肉里的水分。
这个单柄汤锅是evasolo的,还有一个很美的玻璃平盖忘记拍了。这个锅子虽然和前面的habitat不是一个牌子,但莫名很像一套,我很喜欢一起用。我的两个不粘平底锅和一个深炒锅都是法国Tefal的。这个牌子的不粘锅是我目前用过最好用的,各处设计都很合理,据说也是日本主妇的最爱。不粘锅虽然不用保养,但注意一定不能用金属锅铲划拉。我的锅就是一次我妈用了个金属擦丝器在里面擦黄瓜,把底部磨成了这样。(我也不敢吱声……)这个柳宗理的16cm小铸铁锅真的是太好用了。柳宗理出的厨具基本没有不好用的,都是又实用又简洁,很符合日本人对实用性和外观的要求。早上我会在这个小锅里煎蛋和香肠,然后一锅端上来一个一人份早餐,特别好看又保温。这套意大利Ballarini的迷你小锅套组,其实形式感大于了好用,除了煮酱汁之外,基本做什么都会嫌小。而且这套因为涂层的关系,无法在电磁炉上使用。带手柄的这只我有时候会拿来做蛋饺,所以使用频率最高。两个孩子都喜欢吃蛋饺。其实传统做蛋饺是要用个大铁勺的,但是一只手老要举着铁勺,我老觉得另一只手不够用。所以北京家里做蛋饺我就用这个朴实的小锅,才十几块钱,非常好用。平常我家阿姨是很嫌弃我的铸铁锅珐琅锅的,她们普遍都觉得那些锅太重而且太难伺候,不能用钢丝球刷。我曾经给我妈买过一个铸铁珐琅锅,她也觉得华而不实不好用。所以我家里还会备一套普通的不锈钢汤锅,阿姨和老人用起来会更顺手,下个饺子煮个粥什么的也合用。北京家里是一整套宜家,拍照时候还有两个大的锅子占着,总共4个,又便宜又好用。普吉家里是PrestigeAdvantage,不锈钢很厚,质量也很好。这个铝锅是我在泰国的路边摊买的,觉得它长得很复古好可爱。买回来没用几次,后来听说铝锅对健康不好就没再用了。不过还是很喜欢它的样子,就留下了。我家有蒸箱,我用得多,但家里人都不太会用,所以传统大蒸锅还是有一个。早上起来给孩子蒸个蛋什么的也更快更方便。最后是辅食锅。最早Luna小时候我是用这个双立人的小奶锅给她做辅食的,也算是兢兢业业陪了我好几年,虽然看起来有点惨,但目前还在役,质量杠杠的。后来小野出生以后我买了这个韩国牌子的一套网红辅食锅,也不算便宜了。这个锅凭良心说蛮好用的,一个小炒锅一个小汤锅再加一个小蒸笼的配置也很合理,但是我用了一年不到,涂层已经开始慢慢脱落,感觉已经快寿终正寝了。其实用下来觉得最好用的辅食锅还是雪平锅。我有三个雪平锅,工作室里有一个用来煮面煮粉,两个家里还各有一个。雪平锅给大家推荐过很多次了,可煎炒炸可煮汤。加热快还有防溢功能,基本上日本家家都有,在很多使用场景里都是完美的小汤锅。好啦,这篇文章写得真不容易,照片攒了很久,写写拍拍也花了很长时间,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锅确实有点多,这次还只写了经常用的一部分。一般家庭确实不需要这么多锅,基本一个炒锅一个平底锅一大一小两个汤锅就能解决问题了。但收集厨具和餐具是我的最大的兴趣所在了,这些东西带给我的快乐已经超越了它们本身的实用性和价值,所以也不要跟着我盲目地买买买。如果在买锅和厨具的时候需要建议,可以随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