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桥工段
最美桥工人
候选人事迹展示
长江大桥车间保养二工区工长陈卿明
机关行政办公室主任干事吕春涛
武汉北线路车间上行保养一工区工长胡晓强
武东线路车间副主任吴宗杰
(分组、排名不分先后)
长江大桥车间
保养二工区工长
陈卿明
“立正、稍息!”伴随着雄厚、有力的口号声,长江桥车间保养二工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职工们身着清一色的黄色防护帽、防护服,就像部队士兵统一着装,整齐威武。他们的领头雁,便是职工们习惯戏称的“军人工长”——陈卿明。陈卿明,年10出生,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入伍,年分配到武汉铁路分局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年毕业于铁路司机学校铁路工程专业,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年在兰州交通大学培训,土木工程测量专业,年武汉铁路局襄樊铁路职业学校参加桥隧高级技能培训。现任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保养二工区桥隧工长。
陈卿明自退伍参加工作以来,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很快成为了工区的生产骨干,并于年当上了保二工区的工长,30岁的他成为了全段最年轻的工长。在他的带领下,工区职工的精神面貌和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改变和提升,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工区管辖的长江大桥6-9孔明桥面及上下部钢梁桥、汉阳引桥米线路设备、京广线k-k+管辖范围内的三防和涵洞设备均控制达到良好状态,确保了行人及行车的安全。自年以来,段领导多次组织保二工区进行标准化班组现场会,并连续二年获得局优秀标准化班组称号及获得连续四年的段先进党支部称号。成了段里的“标准化”和“放心”班组。可想而知,这背后有多少辛勤的付出、多少重复的训练。看似荣耀光亮的表面,发生了太多故事。
过去,保二工区管理混乱,一度人心涣散,线路设备质量滑坡。作为全段最年轻的工长,面对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老桥工,管理起来根本没人理会,工作开展的非常吃劲。年夏天大修作业中,由于职工在带领劳务工作业时未及时下道避车,造成了人身安全隐患,让局添乘领导看见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并在全段内进行了通报批评。经历了这次事件,陈卿明感到了来自上下各方面的压力,但他并没有气馁,靠着自己那股不服输的劲,他反复思量,要想让整个工区规范生产、听从指挥就必须做好工区的“领头羊”,要想让所有职工攥成一个拳头就必须和大伙融为一体。首先,他从早点名排队分工抓起,要求大家显现保二工区职工的气势,每天严格按照段KYT点名流程进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气势,提高了安全意识。接着,他抓面貌改观全面配合段5s的推进。他带领工区职工大搞室内外卫生,清除院内杂草,疏通淤积的下水道,冲洗厕所并改造了洗手池,修理破损门窗和看板,刷新墙壁清除室内外的蜘蛛网,完善车棚的停放和充电安全,改善厨房的就餐环境并通过工会解决了短缺厨具…....他首先将自己的被子叠得像部队时那样四方四正,要求职工照他的样子将被子叠好,物品摆设一致。整个工区像军营般的面貌一新,职工们的心情为之一振,干活也有了劲头。作为“领头羊”,陈卿明为自己订下了一套行为规范。凡是要求职工达到的,自己要在标准上严上一档;凡是涉及职工利益的,要坚持公开、公正。他认为,工区的凝聚力的形成首先在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而制度执行得好坏关键在工长。上任伊始,他一面对工区管辖线路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检查,一面查看工区原来实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和工区每一位职工促膝谈心,问其所想,知其所需。这一来一往,他像一架桥梁一样连通了每个职工的心。
在工区管理上,他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让每一名职工都参与工区管理。工区的每次会议都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都,实行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管,大家共同来遵守。工区职工从心眼里接受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谁也别想搞特殊化。在学习中,工区在陈卿明的组织下认真讨论学习养修作业“星级”管理办法,由党员先发言,带领职工共同讨论“星级”管理的有效实施办法。将日常维修作业按星级管理,严格把关盯控。为确保“星级”管理措施有效落实,陈卿明从检查入手,着重从次日作业计划开始,严格按规范制定月、周、日的计划。在生产中,工区的线路和桥梁均由线路技师和桥梁高级技师带班,在每次的大型施工作业中工区职工强劲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是完成任务的第一保障。在工作上他敢于勇挑重任。年底的汉水桥换梁施工,由于施工单位多,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工作中相互干扰,现场混乱脱节,刚开始是不顺利的。段领导不满意,他也不甘心。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施工中最重要的定道作业由保二工区单独负责,并得到了车间的同意和支持,他带领工区班长成员现场调查,集思广益,总结经验,经过不断的创新,终于掌握了定道作业的关键环节,使施工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缩短到20分钟,为线路开通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受到了段领导的表扬和所有职工的认可。在生活上他关心职工,每次遇有职工及其直系家属婚丧嫁娶、生病住院,他就牵头,组织党员、骨干适时前往探访慰问,了解和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时刻把关心职工、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始终放在首位,让职工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青工小魏、小王家在甘肃,结婚时都是他帮忙出谋划策,忙前忙后,利用熟人关系定酒宴,帮职工省钱,虽然他们已经调离了车间,但每每谈及,都神情激昂,对保二工区留恋不舍。
陈卿明坚持白天和职工们一起上道作业,工区的台帐和日作业计划都是利用下班后完成。他在跟班中发现,有的带班人员作业习惯不好,简化作业程序,有的作业标准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导致线路质量不高,“晃车”现象突出。他将部队训练那套使了出来。布置日作业计划,点点滴滴讲得清清楚楚,执行的时候又和带班人员一起带领职工干。全部作业完成后,他又带领着带班人员逐一回检一次。现在,全工区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设备质量制达到全优。面对工区生产任务重、管辖范围长的情况下,他顾不上家中年迈的父母及年幼的孩子,一心扑在工区。工区管辖的设备成了他生活的主题。他记不清父母、妻子的生日,而工区的每一公里线路、每一个涵洞、每一组限高架在他心中都有一本明细帐。今年武汉遭遇了百年大涝,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他不顾腰伤每天在脏水里浸泡数小时之久,面对险情,以身作则从不迟疑。他爱岗敬业、带病工作的精神激励着工区的每一位职工。他时常把“工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挂在嘴边。为此他把家搬到了离工区不远的地方,在每逢急、难、险、新、重关键任务,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在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等应急事件中,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克服困难排除险情。长期以来,陈卿明已经成了保二工区的主心骨。他时刻将安全铭记于心,将职工安危牵挂于心,他带领工区安全生产、和谐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机关行政办公室
主任干事
吕春涛
吕春涛,男,年入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武汉桥工段行政办公室主任干事。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极高的办事效率,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大门常开、热情周到、办事高效”是他一直以后秉承的工作理念,作为总务后勤主管,需要协调全段的后勤保障工作,生活设施配置,办公用品补充更新,会议会务,食堂管理,公免票、计生,机关车辆调度工作。督促落实全段生产用房的更新改造、维护管理,用水用电计划,工作事务繁杂,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时常多项任务同时交办于他,在工作压力面前,他从不退缩,总是竭尽全力完成工作任务。
年夏季,降水频繁,我段防汛工作面临巨大压力,管内多处线路出现险情,多处生产房屋被淹、断水断电、职工生活设施严重受损。为做好我段防洪救灾的后勤保障工作,他积极筹备调度抗洪救灾车辆,挨个车间、工区进行摸排调查,统计房屋受灾情况,积极解决职工生活问题,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多个日夜,及时恢复20余个车间、40多工区的供水供电,为我段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攸跞的后勤保障。
在此次防洪期间,吕春涛同志的家武汉市江夏区也是水害的重灾区,当大家和小家同时出现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的投身到单位的防洪抢险当中,留下高龄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做为独子的他深深的知道忠孝不能两全的含义,上级领导考虑到他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批准他返回家中处理受灾情况。当他赶回家中时,看到年迈的父母趟着齐腰深的污水进出,妻子带着不满十岁的儿子对受损房屋进行整修时,这名从来没有被工作和生活打倒的铁血汉子,流下了惭愧的眼泪。处理家中水害的当天他又接到孝感线路车间三叉铺工区因水位急速上涨,面临巨大危险的消息,来不及整修自家房屋,将父母妻儿安置到亲戚家中以后,他又加入到前往孝感的抢险救灾队伍当中。
年10月份,家中儿子意外受伤,脚腱割断需要及时做脚腱经络联接手术,因工作繁忙他只在手术的当夜陪在了孩子身边,第二天又返回工作岗位。在父母的眼里吕春涛同志不是一个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孩子,在妻子的眼里他不是一个顾家的丈夫,在孩子的心中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为家里做的太少太少,但在工作中他默默无闻,尽心尽力,是最美的桥工人。
武汉北线路车间
上行保养一工区工长
胡晓强
“打铁还须自身硬,攻关全凭意志坚。”这是武汉桥工段上行保养一工区工长胡晓强的口头禅。在任工长的18个多年头里,多次被评为路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和段优秀共产党员。他凭着共产党员就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工长就要有敢啃硬骨头的“亮剑”精神和吃苦实干作风,响应生产力布局调整从原广水工务段、江岸工务段、再到武汉桥工段,转战南北,先后把多个落后工区转变为段、路局先进工区和自控型班组典型,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胡晓强对目前所承担的武汉北编组Ⅳ场、Ⅴ峰及京广上行货线线路设备情况熟烂于心,说起工区延展里程60公里线路、组道岔、65条曲线设备状况来如数家珍、兴趣屹然,好像每一组道岔、每一条曲线、每一条股道、每一公里线路都是他的好朋友。胡晓强说他什么时候都牢记自己是个党员、是工长这个身份,管理好班组,带领好队伍,养护好管辖设备是本职所在。
业精于勤,胡晓强每天要比别人早起许多,将方方面面的工作安排和当天上班的工具材料准备妥当。每次到现场,他都仔细检查每一米钢轨、每一个联接零件,复查每一处超限病害,确定整治方案,可以说工区管内线路设备上每一根轨枕都留有他的脚印,甚至每一颗螺丝都凝有他的心血和汗水。
一个工区管理要形成常态化,就必须坚持按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胡晓强每到一个工区,都要组织召开工区大会,通过民主形式建立好工区安全管理、设备质量、卫生值班及考勤考核等系列制度,要求人人必须知道、人人必须遵守。作为工长,他不仅带头执行制度,更是坚定信心狠下心来推行。自身硬气做到对工区每一个人“一碗水端平”,就是他自己的老乡邻居在工区里违章也一样考核,不留情面,对屡次违规的职工,胡晓强还会通知其家属一道来做思想工作,保证不再违规才罢休。
用真情去做工作,对职工情况心里有数。胡晓强对工区10多人性格脾气、业务素质和家庭大致情况十分了解。派工时,注重根据每个职工的性格、体质来合理安排不同的工作。对于工区每一名职工,都以兄弟来对待,对职工家里的困难,只要知道他都会帮助。在节假日休息时胡晓强总是让职工回去团圆,而自己留在岗位上或者陪班长、工区骨干值班。有时工区因为其他因素被扣奖金,胡晓强还会偷偷地把自己的奖金多扣一点。要是工区获奖时,在分配时胡晓强有时又会做的尽量比工区骨干等其他人拿的少一些,他总认为活靠大家干,职工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区安全生产才能长治久安。
针对工区职工年龄结构偏大,明后年将有数名职工面临退休,可能影响工区作业实力的现状,胡晓强对新分配来的4名青工亲自带,手把手教业务技能,使其早日成为工区骨干,技术能手。
工作和家庭的天平,胡晓强始终向前者倾斜。他说了工长就应该上对得起车间、段里,下要对得起工区职工家属。笔者认为也只有一个自身硬气,有责任感的工长才能自信的说出此话,故他多次被评为路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和段优秀共产党员是当之无愧的。
武东线路车间
副主任
吴宗杰
从十七岁入路,到现在工作三十五年。从干养路工起步,脚踏实地干到车间副主任岗位。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业绩,但却凭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干就干好的工作激情,赢得身边职工群众的信赖。
一、敬业爱岗,工作有声有色
多年工作实践经历,磨练了自己的性格,造就带头肯干品行。他时常和身边同志们讲“干任何工作,只要你尽心尽责,什么事你都能够干好,甚至能够干出个样样来”。他先后干过大修,长期在外施工;在沿线呆过,京广、武九、汉丹线有他的足迹。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不管岗位怎么变换,工作能够让领导放心,互相配合大家满意,在干部群众中留下好口碑。年6月份调入武东,一干又是五个年头,抓安全敢于较真,抓站场紧盯问题不放,没有把工作完成好吃不香睡不着,他用行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二、沉在现场,用汗水换质量
武东站场设备基础条件差,驼峰六号半道岔变化大,侧向流峰磨耗尖轨护轨,峰下股道翻浆、低接头、扣件锈蚀问题突出,设备超临修甚至红线病害有几百处。而站线工区劳力不足,老弱病残职工多,一个工区只有七八个人干活,工区整天围着消灭红线设备病害转,设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病害发展越来越大。作为分管站场副主任意识到站场保安能力重要性,主动提出成立机工队,利用段补工有限资源,由车间组织在站场干大活,帮助站场解决一些影响行车安全问题。今年春运期间,他抓住正线没有天窗不能上道干活之际,协调与车站要点渠道,采取临时封锁股道办法,集中正站线劳力,打好春运站场设备攻坚战。更换钢轨米,更换尖轨30个,更换失效木岔枕根,更换曲线出发线砼枕65根,扣件改锚头,挖翻浆孔,补充道砟方。在春运期间,吴宗杰几乎天天在现场组织指挥干活,关键时候亲自带着干,难怪身边人都喊他“吴经理”。到了春节放假,他考虑放假时间长,对站场设备又放不下心,主动放弃回家过年念头,在车间和工区值守。
三、勤于思考,关键时刻出招
今年3月6日至10日路局下达更换驼峰二缓基座施工,由于施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吊装30多吨基座预制件,跨越股道和对位落槽,吊装过程安全危险性较大。组装缓行器,需要工务电务两家配合,一旦哪个施工环节出问题都会耽误时间,造成施工延点。在施工之前,吴宗杰会同段线路科多次到现场论证,研判施工安全风险,预知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应对措施。在五天施工中,他一步没有离开现场,亲自组织清挖路基,指挥吊装对位。在吊装预制基座对位时,发现预制件宽度大于原先预制件MM,导致两对走行轨接头落在砼枕上,不符合技规要求,需要重新配轨。说起来容易,干起来特别难。从减速器中间抽轨相对简单,要想把新轨插入减速器中,需要加班加点得2天时间才能完成。在场的工电干部和厂家技术专家反复研究,认为时间不够,需要申请延点。吴宗杰情急之下,想出“拆一半减速器,把钢轨斜插再校正”的办法,用了半天时间把4根标轨插入减速器,确保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在场施工的厂方专家称吴宗杰点子出得好,是个“土专家”,也为今后再更换减速器基座积累了宝贵经验。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